有民谣如是:世人皆赞宜兴壶,宜兴人夸三奇洞。由此推论,江苏宜兴的紫砂壶虽然名满天下,但是作为宜兴的当地人却似乎更为钟情于其境内三个不无神奇色彩的石府洞窟。
这三个洞窟为善卷、张公与灵谷,统称“宜兴三奇”。
当然,宜兴境内的洞窟远远不止三个,已经探明的,同为石灰岩的溶洞共有八十多个。此三者,不过是历史悠久,构造奇巧,意境不凡,更为富有人文色彩而已。
善卷洞大约五千平方米,分上、中、下、后相连接的四层洞窟,后洞还连着水洞。特别是下洞出水成瀑,入后洞的地下河,再构成可以乘舟游览的水洞,最为佳绝。
其得名之说为:上古善卷先生为避尧舜禅让之乱,曾在此隐居。
史称善卷为当时高士,以德著称,曾经为尧舜的老师。尧舜要把帝位禅让给他。善卷认为,有尧舜在,“斯民已治”,不受。尧舜纠缠再三,终至善卷出走。春秋时的庄子,唐代诗人刘禹锡、蔡昆等人,皆对此着散文、诗歌。善卷亦被后人称为“德祖”。
据《庄子》记载,善卷对舜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吾何以天下为哉!悲夫,子之不知余也!”可知,在古人看来,顺应自然,逍遥自在,不贪物羡权,是最高的人生境界。
出善卷洞,下山便是祝陵村。晋代女扮男装读书的祝英台有冢于此,存唐代刻石为据。
张公洞内含大大小小七十二个子洞,洞洞温度有别,堪称奇观。其得名源于张道陵曾经在此修炼,张果老在此隐居。
张道陵,汉代人,为汉朝开国功臣张良八世孙。自称魁星托梦其母,感应降生。其以老子的《道德经》为理论基础,在四川创立土生土长于中国的“国教”——道教。由于规定入教者须交米五斗,以资互助,初称“五斗米教”。
张果老,唐代人,为江湖术士,号称长生不老,尧时就出生了。据《太平广记》所载,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都曾经多次召其入宫,他还曾经装死,不肯相见。
唐玄宗也曾作过试验,将其头发、牙齿拔掉,弄得血流满面,可是“俄顷召之,青鬓皓齿,愈于壮年”。
到了明朝,张果老在《东游记》中被定为道教八仙之一,其特征为倒骑毛驴。此举曾被解释为:“举世多少人,无如这老汉。不是倒骑驴,万事回头看。”
此二张是否真的进过张公洞,已经难以考证,但是道教文化在宜兴的影响却不容小觑。
灵谷洞,面积约为八千三百多平方米,长度为一千二百多米,在“三奇”中最为广大,且洞中有水、有山、有谷地。其得名“灵谷”,主要是因为其中的石钟乳形同诸佛像的甚多。
此洞最初是在唐朝由农学家陆龟蒙发现,并开凿探险通道的,可惜因为工程艰难,未能完成。后人有诗:“……龟蒙先生志未酬,唐宋至今未穿心。”
其间,从唐到清皆不乏刻石题咏,亦有称其为“真仙洞”的。
太平天国时期,清廷害怕太平军利用此洞,将其封闭。直到一九七九年才被重新发现,得到开发整理,一九八七年正式对旅游者开放。今天的“宜兴三奇”已是外面摊贩成阵,门庭若市;里头彩灯扮戏。原先探洞应有的神秘玄奥、清幽古雅、返璞归真……早已荡然无存。所余者,唯现代商业文化之无尽喧嚣,以及其衍生出的一派恶俗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