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全国各大媒体报道了国家发改委责成上海市物价局对联合利华的处罚决定,联合利华(中国)有限公司领取了200万的罚单。据悉,这是政府价格主管部门针对散布涨价信息扰乱市场秩序行为开出的首张高额罚单。
消息公布以来,处罚决定不断遭遇来自各方的质疑,舆论追问,罚了联合利华,为何漏了宝洁、康师傅;罚了外资公司,为何漏了本土企业。而不断涨价的中石化、中石油更成了众矢之的。
本想在公众面前露一小手的发改委,却遭遇质疑的尴尬。其原因在于,在纷扰的利益关系面前,价格主管部门未能一碗水端平,被罚的联合利华看起来心服口服,事后还发了个声明,表示接受处罚,但在外人看起来,倒像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发改委给出的处罚依据是:该公司有关负责人自3月21日开始,多次接受新闻媒体采访,发表“日化行业进入涨价周期”、“不排除第二次涨价的可能性”等言论。上述言行导致日化产品涨价的信息广泛传播,增强了消费者涨价预期,引发部分城市发生日化产品抢购,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属于“散布涨价信息,扰乱市场价格秩序”的价格违法行为。这个理由没有问题,令人信服。但引起民意反弹的,是发改委对其它鼓噪涨价的企业做了什么。在这之前,高喊涨价的不是联合利华一家,造成严重后果的,也绝不是联合利华,发改委为何不出手?
最典型、最让人纠结的莫过于房地产开发企业。
在一轮又一轮商品房涨价潮中,开发商推高房价的手段可谓无所不用其极。第一、在媒体上散布房价上涨的言论,引导民众购房预期。北京的房地产大佬任某隔三差五在媒体上露脸,鼓吹房价上涨论。与开发商关系密切的专家学者公开为他们站台,为房产企业做托,北京师范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董某最为卖力露骨。第二、开发商雇佣社会人员,在售楼处排队,诱使不明真相的购房者抢购。第三、通过销控、内部销售、搭售车库等手段抬高房价,扰乱房地产价格秩序。这些恶劣手段,扭曲了商品房的真实价值,造成了房地产市场的混乱。在开发商坐地起价的过程中,发改委不会不知情,但没看到发改委约谈一家,处罚一家。
在开发商操弄下,近十年来,中国房价几乎鲜有像样的调整,一路暴涨,普通购房者苦不堪言。高耸入云的房价逼得不少人一辈子当房奴,限制了多少家庭的消费能力。房地产暴利不但透支了不少人的未来幸福,而且引起了严重的贫富分化和社会对立。动辄上百万的房价与洗发精涨几毛钱相比,谁更让人不堪,发改委,你懂的。
联合利华的200万罚得不冤,然而我们更想看到发改委在维护市场秩序时,先把自己的管理秩序理清楚,该罚的一视同仁,不打感情牌,更不能打利益牌。否则按下葫芦浮起瓢,自己吃力不讨好不说,还让公众心中平添不少闷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