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山寨西方品牌店包罗万象,从苹果手机到冰雪皇后冷饮,现在这种山寨延伸到了农作物种子身上。
【看中国记者李晴综合报导】中国出现山寨苹果(Apple)店、宜家店和冰雪皇后(Dairy Queen)店的消息并不令人意外,毕竟仿冒名牌手提袋和盗版软件多年来一直在中国存在。不过,现在这种山寨延伸到了最基本的大宗商品身上:农作物种子。
据《华尔街日报》报导,中国各地数千家企业正将一袋袋的玉米、大豆等农作物的普通种子当做孟山都(Monsanto)和先锋良种(Pioneer Hi-Bred)等全球性生物科技巨头的超级种子出售。超级种子有的是转基因,有的就是一般优良品种。
至少1/3种业公司出售假冒种子
高端种子的需求很强,因为它们经过了改良,可以稳定生长,产量比普通品种高出约10%到15%。中国官方媒体《中国日报》说,这种假冒行为在中国1/3的种子公司中十分猖獗,中国共有8,700家种子公司。
这次事件中被冒充的公司或许没有苹果那样出名,但它们却是现代资本主义的元老级企业。先锋是一家近百年历史的种业公司,1999年被杜邦集团(I.E. DuPont de Nemours & Co.)收购,后者是创造了特氟龙涂层(Teflon)和合成纤维凯夫拉(Kevlar)的化工业巨头。而孟山都是世界转基因种子主要生产商,常常不经意间成为食品影片的主角。
假冒种业公司正在加紧生产
2010年,中国农业部提议制定新规,提高种子生产公司的注册资本要求。分析人士说,这些尚未实施的新规可能会令中国合格种子生产商减少到200左右。与此同时,中国国务院正在鼓励该行业的兼并和收购活动,就像钢铁和稀土等其他大宗商品一样,希望能借此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公司。
目前,尽管地方和省级公司已经和先锋、孟山都等全球性企业联合成立了种子生产合资公司,但尚未出现全国性的种子工程集团。其中一个原因是政府规定外资公司在合资种子公司中的股份不得超过49%。
与此同时,中国的假冒种子生产商似乎在加紧生产,希望赶在新规实施前赚尽量多的钱。
山寨现象为何遍地开花?
中国山寨现象如此普遍,为什么呢?一是挣快钱心态。经历了中共建政几十年的艰苦岁月后,中国人一直在努力提高生活水平,却没有把握现代资本主义的精髓:在创造财富时遵守既有社会规范,包括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
二是认为知识产权是社会共同财富。有些中国人认为,包括品牌名称在内的知识产权可以免费分享。另外,中国保护知识产权乏力,尤其在起诉和惩处违法者的时候。
暴露中国企业开发自有品牌的无力
福布斯中文网分析道,在西方国家,开发一个新品牌是需求导向型创业的一种形式。这种形式以顾客始、以顾客终,对消费者进行大量的调查,这就是西方品牌取得成功的原因。
但在中国,品牌开发只是供应导向型创业的一种形式,以供应始、以充足劳动力和融资终,没有与消费者的交流。这就是中国品牌失败的原因。所以,中国对西方品牌的大规模山寨折射出了众多的文化和体制因素,正是这些因素制约了中国国内品牌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