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弗里堡州的GRYERE MOLESON观看阿尔卑斯山号表演
瑞士民间有一种传统乐器——阿尔卑斯号角。瑞士人,尤其是生活在农牧区的瑞士人将号角视为瑞士的灵魂。一位在国外生活多年的瑞士朋友告诉我,由于特有的联邦体制,瑞士人的“国家观念”并不强。瑞士人可能不知道今年的联邦轮值主席是谁,但不论在任何地方,只要一听到阿尔卑斯号角,作为瑞士人的自豪感和认同便感油然而生,瑞士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这时才体会到“千好万好还是家乡好”。
著名的瓦莱州号角制造商日拉尔.波特先生告诉我,“瑞士人血管里流淌着阿尔卑斯号角的音符”。
号角原为呼唤牲畜的工具
阿尔卑斯号角是一种长3.5米左右,重3公斤,用挖空的杉木做成的吹奏乐器,形状类似我国西藏喇嘛吹的法号。
有关阿尔卑斯号角的起源已无从查询,最早文字记载是1555年苏黎世一位叫孔拉.杰斯内的博物学家。他在日记中描述了一种11足长、用两片树根粘合而成的吹奏器——号角。那时候,阿尔卑斯号角只是乡野山民自娱自乐的一种“发声”器具,瑞士北部和中部一些农牧区的村民将山坡上自然长成的杉树根挖空后制作出简易的号角,用来召唤牧群和传递信息。据说,借助山风之力,号角之声可以顺风传出10公里远。
受法国大革命的影响,1805年,在因斯布嫩镇举办了一次牧人节,摔交、抛掷巨石和吹阿尔卑斯号角这些“不入流”的乡村休闲活动始为城市人瞭解,同时,还举办了第一届联邦阿尔卑斯号角比赛——只有两名吹奏者参加了比赛。自此,阿尔卑斯号角在瑞士其它地区乃至邻国流传开来,吹奏者达千人以上。当时的号角形状比较直挺,到1880年,号角的制作和形状才固定下来并持续至今。
最具瑞士民族特色的乐器
据波特介绍,瑞士只有为数不多的人还掌握制作阿尔卑斯号角的技术,他本人已经制作了几百个号角。阿尔卑斯号角的制作方法是选择上好的云杉木,据说最好选用沃州汝拉山区里索附近的云杉。杉木刨成两半后,将内部挖成厚度为3至7毫米的槽,用自然胶粘合起来并用白藤条、竹片或柳皮固定,然后在号角底部受音最强烈的部分用木圈加固,最后在支撑部分安装木架支撑,号角就做好了,只要插上用黄杨木、橄榄木或核桃木做的号嘴就可以吹奏。一般地说,制造一只号角需要花费80个小时,一只号角的售价为3000瑞士法郎左右。为了美观,许多号角的弯曲部分还印上雪绒花和其他动植物图案,煞是好看。
曾采访过卢塞恩的斯托克号角厂。斯托克先生制作的号角从20厘米的“迷你号角”到长达47米的“号角王”应有尽有。他一生共制作了三个“号角王”,一个被美国人买走,一个被日本人买走,最后一个他怎么也不肯卖,留在号角的故乡瑞士做纪念。遇到重大节日或庆祝活动才拼装起来吹奏一下,而绝大部分时间放在展览厅展览。
由于阿尔卑斯号角发源于乡村,所以,演奏号角时人们要穿当地的民族服装以突出本地特色,并伴以抛掷国旗表演和变嗓山歌演唱。以弗里堡州格吕耶尔地区为例,男子的服装为深灰色粗布衣裤,前襟上绣阿尔卑斯山花,斜挎牛皮包,戴绣花小帽;女士则为白色衬衫、外套无袖蓝色长裙,腰缠围裙。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只有来自山区的男吹奏者才挎牛皮包,平原农民不挎包。据说,牛皮包是牧民上山时必备的家什,包上挂一个牛角做的小碗、包内放盐和一条牛筋细绳,小碗内盛放奶油,为牧民挤奶时润滑手指所用,细绳则栓在牛尾巴上,让牛驱赶苍蝇。抛国旗和变嗓山歌演唱与阿尔卑斯号角相映成趣,凸显了瑞士的民族特色。
专业作曲家为号角谱曲
1826年,伯尔尼市长尼克拉斯.冯.穆利嫩就邀请作曲家菲迪南.福赫特戈为阿尔卑斯号角谱写了一批曲谱,并教授吹号角的技巧,使阿尔卑斯号角成为一种乐器。当代比较有名的有圣加伦州的保罗.胡伯、瓦莱州的让.达特维勒等。他们为阿尔卑斯号角注入了生气和活力,《阿尔卑斯玫瑰》、《吕斯蒂拉伯》、《弗里堡2002》等都是比较有名的曲目。
随着时代的发展,阿尔卑斯号角也有过兴衰的历史。1910年,瑞士联邦变嗓山歌协会成立的时候,只找到一个阿尔卑斯号角吹奏者!而现在,所有瑞士传统节日,阿尔卑斯号角是必不可少的乐器,少了它,节日便缺乏活力。阿尔卑斯号角内部一通到底,不像其它吹奏器那样利用孔改变音符,因此,有些音符吹不出来或比较难吹,号角制造者波特先生发明了一种可移动的小装置来改善FA和升FA以及MI和SO等音符,但总的来说,号角内外结构没有大的改变。
号角能进行独奏、双人奏、三人奏和合奏,还可以与交响乐团同台献艺。号角随瑞士民间乐团甚至交响乐团走出了阿尔卑斯大山,到世界各国巡回演出。瑞士还举行阿尔卑斯号角比赛。瓦莱州南达镇从去年起组织国际阿尔卑斯号角聚会,今年参赛者有近百人,分别来自瑞士、法国、德国和美国。除此之外,瑞士每三年举行一次联邦阿尔卑斯号角比赛,每届都有千余吹奏者参赛。
据统计,全瑞士登记在册的号角吹奏者达4000多人,他们来自各行各业,都是没有受过科班音乐训练的业余爱好者。记者日前在弗里堡州的格吕耶尔和瓦莱州的南达镇采访,发现许多吹奏者的年纪都超过70岁,吹奏号角完全是出于对音乐的喜爱。比如,格莱克先生在银行工作了40多年,他从20年前开始吹号角,去年在南达举行的首届阿尔卑斯号角比赛中获得了三人组第一名和独奏第二名,得到的奖品是两只价值各3000瑞士法郎的号角。他现在的名片不是银行家,而是“阿尔卑斯号角格里永三人组”成员格莱克。记者同时发现,不少十几、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加入了吹奏号角的行列。由于阿尔卑斯号角名声在外,瑞士一些地区开设了号角学习班,波特先生整个暑期都在办短期号角培训班,学生遍及世界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