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西南财大家庭金融调查中心的一份《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让各方瞩目。报告称美联储不久前发布2010年美国最新家庭资产状况,美国家庭净资产为57万亿美元,而中国家庭净资产则高达69万亿美元,中国家庭净总资产比美国高出21%,这种超越令人不安。
相应解释随之出现,支持中国居民家庭净值超越美国的原因有很多,如中国的高储蓄率,因为中国家庭的储蓄率甚至是美国家庭的5~9倍。认为这一数据样本选择和结论合理的哈佛大学教授DavidWise说:得出这一结论的原因,一是中国人口多,是美国的4倍,家庭总数量当然数倍于美国;二是中国房价迅速上涨,2008年至今,中国房价不但没有下跌,反而出现高位拉升的走势,而美国房价同期已下降了近30%。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家庭财富以69万亿美元之巨超过美国,支持该结论的主要因素还是房地产高估。北京金融街,十年前房价是1万元左右,现在逼近10万元;在南京城西奥体中心,十年前房价两三千元一平方米,现在是两万多元一平方米。过去十年中房价涨了接近十倍,房子变戏法似地催生孵化了太多的百万千万富豪,家庭资产也因此出现气势磅礴的上涨,虚拟财富膨化并终于在2010年超越美国。
但世界银行的经济学家在一份主题为“国家财富:衡量21世纪的资本”的研究报告中认为,不同资本资源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度不同,世界财富的绝大部分不再是已经“生产出的资产”的有形资产,如房屋、设备、城市基础设施等,新世纪衡量国家和公民财富的,更多的是无形资产——这包括全社会人们的相互信任、清晰的产权、廉洁高效的政府、公正的司法系统和国家管理能力。
因为这些无形资产创造出的公正的法律机制、人力资本价值和保证经济行为的“制度质量机制”,能带来更高的劳动生产率,这才是国家和民众最大的财富。
世界银行这项研究有力说明了当下国家发展的主动力和国家财富之源。报告说,清晰的产权、廉洁高效的政府和法律制度占国家无形资产的57%,教育占36%。而在整个国家的财富体系中,房地产、现代化的生产流水线和基础设施等有形资产只占很小的一部分——17%左右。因为有形资产只有在强大的国家管理水平和产权制度基础之上,才能产生更大的价值。
世界银行的这份报告关于财富理念的阐述给我们以深刻启迪。中国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综合国力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虽经历了一场空前的金融危机,但西方发达国家综合实力的领先优势并未发生根本变化,其体制的活力和创造力、其经济修复能力和自我调整能力、其对全球顶尖的创新型人才的吸引力和对先进技术的掌控力,再加上对国际规则的制订权、引导力,都还是我们需要努力争取的。
不是建立在居民收入有效增长之上,而是建立在房地产价格膨化高估基础上的虚拟财富,不能让人心里踏实。不少国家就是在这种昏昏然的超越中迷失了方向,摔了跟头。上世纪80年代后期,日本在经济政策上出现较为严重的问题,为刺激经济实现由出口主导型向内需主导型经济结构的转变,日本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经政策,放松金融管制,财经政策松弛,大量政策性贷款和财政资金投向没有多少技术含量的公共项目,资金供给过剩,助长了泡沫经济膨胀;大批公共工程上马增加了对土地的需求,进一步刺激地价上涨,而持续单边化的日元升值预期又极大刺激了境外资金大规模流入,推动房价及股市持续、大幅上涨。
在泡沫经济最狂热的年代,伴随着新干线和密集的高速铁路网的建成,持续上涨若干年的地价、房价继续以“追风速度”继续狂飙,东京圈地价涨幅在1987、1988年分别达58%和23%,由于迷信人多地少地价会永远上涨,投机活动猖獗,地王的纪录不断刷新,地价的暴涨使金融机构不断对个人和企业资产重新估价,房价的长期上涨使习惯于顺周期放贷的银行丧失警惕。
到1988年底,日本的土地资产额是国民生产总值的1.4倍。日本房地产泡沫登峰造极之时,东京帝国广场下面一平方英里土地的价格,居然比整个加利福尼亚的土地价值还高,一个东京都的地价就相当于美国全国的土地价格。日经平均股价由1985年末的13113.32日元,蹿升至1989年末的38916日元,涨幅近200%。当时,以股价和地价论,日本的居民家庭资产价格也超越了美国。
让人警醒的是,日本随即进入了“失去的十年”。日本财经作家吉川元忠在《金融战败》一书中回忆那段历史时说:“没有哪个国家像日本那样更加忠实和积极地配合美国的赤字和巨额花销政策。日本人忠诚和慷慨地购买美国国债、房地产和其他资产,最终换来的报酬竟是泡沫经济的破灭和世界历史上最具破坏性的金融灾难。就财富损失而言,日本金融战败后果几乎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的后果相当。”
在金融溃败后,日本经济仿佛被灌了迷魂汤一样一蹶不振,这是资产泡沫过度膨胀、居民资产和所谓国家财富“危险超越”后付出的惨痛代价。泡沫破灭,日本人方恍然大悟,原来吹大的房地产泡沫并不是国家的财富,而是国家灾难。
这一切,值得国人镜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