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大选“撕裂”的美国社会还有和谐之处吗?有的,就在撕裂之处:投票站。
昨晚去投票选举总统、联邦议员、本州州长和州主要官员。投票站和四年前一样,设在附近的一所中学里。投票站内的工作人员也还是以那些在街坊邻里常见到的中老年妇女为主。她们先从花名册上找到你的姓名,让你签名,再给你一张登记纸片,你把这张纸片交给房间对面的一位男性工作人员,然后就站到被塑料布遮住的投票机前,在你支持的候选人名字后面一一按下红灯,最后再一起按下“发送”的按钮,投票过程就这么结束了,既不用排队也不用等待,前后不过才三四分钟。
投完票出来,校门口并没有张灯结彩,只有几个工作人员在夜色中满脸堆笑说:“谢谢投票!”一直走到停车场,还是恍然若有所失。四年一次“神圣的权利”就这么行使完了?这不比去超市挑一桶牛奶两盒鸡蛋更简单吗?
坐进汽车,这种若有所失的感觉还是挥之不去。忽然想起一个问题:同样是产生一国最高领导人,为什么中共开十八大要“誓死捍卫”,而美国选举总统、议员和州领导人却和去超市shopping 差不多呢?
按说美国国内政治的分裂已经到了史无前例的程度。公共媒体上随处可见的对立且不用说,在社区走一遭,就可以看到支持民主党和共和党总统和议员州长的牌子争锋相对地竖在不同住户的草坪上。工作单位里,同事之间公余聊天谈起选举总是小心翼翼,彼此可能都知道对方会投谁的票,但又都不会涉及那个话题。而这样剑拔弩张的气氛,在投票站中却完全感受不到。
美国政治的性质和形式虽然和中国有天壤之别,但就其党派立场和对人际关系的影响而言,倒是可以用“派性”这个中国文革时期的政治语言来形容。选举年的美国,其分裂的状态,和中国文革初期的派性争斗也有些类似,但却不会激化成拳脚相加甚至武斗,其中原因就在于彼此在唇枪舌剑一番之后都会去投票站一决胜负。而投票站虽然如此重要,却是一个不需要“誓死捍卫”的竞技场。有谁看到打擂台的一方把拆擂台作为争斗手段的?
普选的安全之处就在于把下一个四年的头等大事交到全国数以万计的选举站,一切都是透明的,竞选双方在投票机面前完全平等。全民皆选,无法破坏,更难以操纵。越是势均力敌的选举,双方就越是对公正的投票过程充满希望,也就越不会去破坏选举的过程。这一切都让人不能不叹服民主制度无心的巧妙。在一个尊重规则的社会中,选举的结果也就在点票过程中一点点地被认可和接受,这也是一个社会心理学的过程。点票声中,双方都在反思。
和普选相反的,是黑箱操作。普选产生当选人,黑箱操作产生接班人。当选人一般不会有不安全感,而接班人则始终心里忐忑不安,更不用说那些“隔代指定”的。普选要捣乱不易,黑箱操作则很容易被破坏,所以需要捍卫。例如毛泽东向华国锋私相授受天下时写的“你办事我放心”这六个字中,只要有人在“我”后面加一个“不”字,意思就完全不一样了。所以毛死后,“捍卫”他的“临终嘱咐”成了党内斗争的焦点,就像过去如何解释皇帝临终前的密诏一样。
有意思的是,“私相授受”成了中国近来很流行的一个政治词汇,不过它所愤懑的不是私相授受天下,而是所谓美国向日本“私相授受”一个小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