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2013年07月10日讯】美中两国的第五轮战略与经济会谈星期三正式开幕。美方官员对会后双方将能在一系列战略议题上达成合作的协议,表示乐观。不过,在分析人士看来,双方之间在 经济领域的分歧、尤其是围绕着网络安全议题的紧张态势,恐怕很难在对话中消除。与此同时,中国这些年来,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所谓“中国模式”,是否在国 内外都遇到了问题呢?
美中最新一轮战略与经济会谈召开的时机,正值美国的经济和就业市场呈现出稳固增长的趋势之际,而与此同时,中国的经济和就业状况却开始出现较为明显的下滑。
乔治•海利(George T. Haley)是美国纽黑文大学的教授,他同时着有有关中国的两本书(The Chinese Tao of Business, and Subsidies to Chinese Industry)。海利通过Skype接受了美国之音的采访。这位学者指出,中国现在面临着相当严重的产品过剩的局面。
“拿太阳能板块来说吧,中国的产出能力比全世界的总需求量还多出一倍;在其他一些产业,比如说钢铁、汽车零部件、纸张、以及化学产品,等等,这些一直受到政府补贴的行业,产品过剩的程度都高达20%、30%。”
产品过剩、海外市场减缩、以及随之而来的失业问题,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稳定,构成潜在的真正意义上的挑战。中国的很多企业都面临着要转亏为赢的挑战。长期关注中国局势发展的异议人士魏京生说:
“在这种情况下进行谈判,两国的目的不同,美国要保持目前的优势,即逐步走出危机的态势,避免让中国拉下水,而中国,也是在想办法走出危机,但是它目前正在陷入危机,这就需要美国在各方面帮助它;在这种情况下,双方的利益是直接矛盾的,我想谈判会很艰难。”
魏京生和其他一些观察人士指出,中国目前所面临的经济问题,是长期积累的结果;而目前这种状况,让各界对所谓的“中国模式”的“优越性”、甚至是“可行性”,打上了问号。
另一方面,美方也对“中国模式”当中、由政府涉嫌支持的各种商业盗窃行为、包括以网络入侵方式所进行的商业间谍行为,从今年初开始,表示出高度的不满。
麦克尔•海顿(General Michael V. Hayden)曾经前后担任美国国家安全局(NSA)和中央情报局(CIA)主任。
他说:“美国情报业和中国情报业的操作,两者很难相提并论。我担任过两个情报部门的主管,可以说,美国方面索取情报,为的是维护美国民众的自由和安全,我们不会去为了让美国人发财致富,去盗窃情报。中国方面,我想,这话他们很难说出口。”
中国国家领导人习近平上个月在美国加州和奥巴马总统会面期间,对美中两国有可能在网络议题上展开合作,表示了乐观。
习近平说:“我想我们通过一种真诚的合作,消除猜疑,反而可以使中美在信息、安全领域、网络安全领域,成为我们今后加强中美关系的一个亮点。”
不过,在分析人士看来,网络安全成为中美关系当中的一个“亮点”、以及外国企业继续向中国投资的一个前提,将是中方在经济领域的侵权行为,有显著的收敛。
白邦瑞博士(Dr. Michael Pillsbury)是美国国防部的高级顾问,他同时兼任哈德迅研究所(The Hudson Institute)的高级研究员。
“假如中方真地是被认定卷入非法、盗窃和欺骗行为,而且是说一套、做一套的话,那么,这将影响到很多公司决定是否到中国投资。另外,美国国会也会有反应的。”
分析人士认为,美方不会放弃本国在科研领域经过艰苦创业而占据的竞争优势。纽黑文大学的教授乔治•海利:
“从美国的角度出发,从经济意义上来讲,为什么要轻易放弃在科研领域的优先?这是我们的竞争优势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