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2013年08月04日讯】诗句中流露着原始人对自己学会制造狩猎工具的自豪和喜悦,也表现了狩猎劳动的紧张、活泼和愉快以及原始人要求获得更多猎物的渴望。
断竹,续竹;
飞土,逐宍。
这是保存在《吴越春秋(卷九)·勾践阴谋外传》(东汉赵晔着)中的一首原始劳动歌谣,题目叫《弹歌》。这首歌谣仅8个字,是中国古代现存的最短的诗歌。
断竹,指把竹子断开。续竹,指把竹子绑接起来,制成弹弓。飞土,指发射土做的弹丸。逐宍,逐,是追逐的意思;宍,古“肉”字,指禽兽之类;逐宍,就是追捕禽兽的意思。全诗可译为:“砍伐野竹,制成弹弓;发射弹丸,追捕猎物。”
这首歌谣反映了我国远古渔猎时代人民的劳动生活,描写了他们砍竹、接竹、制作弹弓,并发射弹丸捕猎禽兽的全过程。相传它是黄帝时代的歌谣,虽不可信,但它的语言淳朴、自然,概括力极强,以非常简短的诗句真实地描绘了一幅原始先民狩猎图。砍竹制作弹弓,用土制成弹丸,狩猎工具如此原始、简单、落后,说明当时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从狩猎工具、方式及手段来看,毋庸置疑这是一首地道的原始猎歌。诗句中流露着原始人对自己学会制造狩猎工具的自豪和喜悦,也表现了狩猎劳动的紧张、活泼和愉快以及原始人要求获得更多猎物的渴望。
由于狩猎工具十分简单、落后,依靠个人的力量想战胜凶禽猛兽,获取猎物是不可能的,因此原始人狩猎大多以集体活动的方式进行。在集体狩猎活动中,为了互相配合,协调行动,鼓舞士气,原始人就一边狩猎,一边随口唱出了与狩猎密切相关的歌谣。而当时尚未出现文字,他们只能在口头上歌唱,或集体同唱,或不约而同地唱和。这次狩猎唱,下次狩猎也唱,以至代代传唱。直至文字出现以后,这种原始劳动歌谣才少数被记录下来,得以保存。《弹歌》也是原始人在狩猎过程中集体创作的一首口头歌谣,它正好体现了原始劳动歌谣集体性、口头性的特点。
从表现手法上看,这首歌谣巧用省略,妙用动词。虽只简短的八个字,却包容了从制作工具到获取猎物的全过程,十分成功地再现出狩猎的劳动场面。不仅每一句的主语“我们”都省略,更主要的是场景之中以及场景之间的次要过程也省略了,给读者留下比较丰富的想象空间。比如,歌中没有交代“断竹”后怎样削竹、去叶、破竹成片,从画面组接来看,从“断竹”到“续竹”,中间有所省略。此歌每句以一个动词带出,使画面富于动感,洋溢者狩猎劳动的情趣,且容易唤起人们对“断”、“续”、“飞”、“逐”动作前后过程的联想。
这首歌谣,每句二言,二言一拍,节奏简约、明快、紧凑、短促。句句押韵,一韵到底,韵律和谐、铿锵、激越。这种节奏和韵律体现了这首歌谣的原始音乐美,也非常自然地适应了原始人紧张、活泼、热闹、愉快的狩猎劳动。由这首诗来推断,我国古代在四言诗之前应该存在过二言诗的发展阶段。周代《诗经》以四言二拍句式为主的诗体,就是在原始歌谣二言一拍句式的基础上继承并加以发展而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