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2014年01月26日讯】舆论认为春运难题明明有解,但是铁路总公司宣布解决一票难求再也没有时间表。中低收入者在政策决策层中没有代言人,当局解决春运难题的诚意广受质疑。
给当局带来的好处
新公民运动发起和参与者许志永、赵常青、侯欣、刘远东等人从本周起在北京、广州等地陆续受审,众多民众前往法院门外表达抗议。仅1月22日上午许志永案在北京第一中级法院开庭时,就有数百名他的声援者到达现场,其中逾100人被警察强制带离。但是,这远远不是希望前往现场抗议者的全部。分析人士认为,除了警方对附近路段实行严格的交通管制之外,审判选择春运期间、大量外地人士无法抵达庭审现场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人权活动人士胡佳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表示,仅他个人掌握的信息就表明,当局有意利用春运交通紧张的时机开庭。有若干外地抗议者已计划在许志永庭审当日前往北京,均因买不到火车票而作罢。
据新华社消息,2014年春运从16日开始到24日结束,全国公路、铁路、民航、水运预测客流量为36.23亿人次,比上年增加2亿人次。其中春运铁路客流量为2.57亿人次,同比增长7.9%。
阻止抗议者只是春运给当局带来的好处之一。分析人士认为, 春运的拥堵客观上强化了中国新年的氛围,中央电视台等媒体也多次用来渲染“传统文化”,符合当局“民族复兴”的意识形态宣传。同时,旅途越是艰难,官方媒体越容易发掘“感人故事”,做出体现“和谐社会”及“中国梦”的正面报道。
最新的一个例子是,因为买不到回家的车票,成千上万的民工携家带口从沿海打工地骑摩托返乡,中石油、中石化宣布为他们免费加油,各地交警等部门也大献爱心。据报道,有些“暖心站”还提供免费的热饭菜、热茶姜汤,提供维修服务。尽管也有媒体表达对鼓励 长途骑行的安全隐患的担心,但是在大多数媒体中,这些都是“送温暖”、“送爱心”的正面报道。民工们也纷纷在媒体上表达感激之情,几乎没有人质疑这种危险旅行本来是否应该发生。
谁为中下收入者代言?
改革的动力明显不足
没有证据表明中国当局刻意制造春运拥堵来获取这些好处,但是它解决春运难题的诚意受到广泛质疑。《南方都市报》最新发布的一则视频新闻《春运难题明明有解》认为,面对春运真正有困难的是中低收入阶层,他们主要乘坐火车回家,而铁路系统的非市场化现状束缚了运力的释放和调配。破解春运困境,需要明确市场化方向,需要对铁路系统进行彻底的改革。由于中低收入阶层尤其是民工群体在政策决策层中缺乏代言人,而铁路系统的垄断背后是庞大的既得利益获得者,改革的动力明显不足。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4年1月14日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铁路总公司副总经理胡亚东表示,目前解决“一票难求”没有时间表。这个消息让一些网民感到惊讶,他们截图贴出铁道部门(原铁道部,2013年3月分设为国家铁路局和中国铁路总公司)历年发布的公开承诺:2007年说,2010年将解决一票难求;2009年说,2012年基本解决一票难求;2010年说,2020年将解决一票难求;2011年说,2015年将不再一票难求;2014年说,解决一票难求没有明确时间表。
户籍制度和地区发展不平衡被认为是造成春运难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推特网民 @thisiswiki 21h说,“贫富差异和地区差异在中国太大了。……生活便利程度、医疗服务水平、教育水平等等,这个问题才是春运的原因。于是又扯到户籍问题了,于是又一切问题最终都是体制问题了。”
有人反驳这类观点说,西方国家没有户籍制度,但遇到感恩节和圣诞节,照样出现回家团聚的客运高峰。时事评论人李华芳不同意这个意见,他认为中国春运的拥堵跟美国客运高峰是两回事。他用一篇长文对近年来关于解决春运难题的争论进行了综述, 反对经济学者薛兆丰等人提出的通过涨价来控制春运客流量的观点,认为打破铁道部门的垄断,将车票销售推向市场才是解决之道。
铁道部门一直采用计划经济的模式预测春运数据来准备运力。据新华社报道,交通运输部运输司副司长徐亚华说,春运预测数据是否准确,对于春运中亿万公众能否买到票、是否有车乘至关重要。各部门每年都下很大力气来做预测,但是春运实际客流量都高于预测的数据。
铁道部的12306 网络售票平台网站,被称颂为铁道部的一项便民措施。然而在今年进入春运后,该购票网站难以运转,几近瘫痪。据报道,现有网络技术足以支持亿万人同时登录购票,但是铁道部去年招标建设购票网站,否决了技术成熟的多个国内外企业,而采用铁道部科学研究院电子工程研究所的技术。这被视作行业垄断造成的后果。
(原标题:解决春运难题 改革动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