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中国历史悠久,文化传承源远流长。在世界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文化传承没有中断,一直延续至今。在文化典籍方面,尽管在漫长的岁月中屡遭劫难(如秦始皇焚书、历代毁于战火),但劫后幸存的典籍仍然浩如烟海。从唐朝以后,图书分为经(儒家经典)、史(史学著作)、子(诸子百家之书)、集(个人文集、专著)四部,也就是四大类,其中的史书就很多。有一套大书最为璀灿夺目,那就是二十四史。
二十四部史书
1. 《史记》 西汉 司马迁
2. 《汉书》 东汉 班固
3. 《后汉书》 南朝宋 范晔
4. 《三国志》 晋 陈寿
5. 《晋书》 唐 房玄龄等
6. 《宋书》 南朝梁 沈约
7. 《南齐书》 南朝梁 萧子显
8. 《梁书》 唐 姚思廉
9. 《陈书》 唐 姚思廉
10. 《魏书》 北齐 魏收
11. 《北齐书》 唐 李百药
12. 《周书》 唐 令狐德棻
13. 《隋书》 唐 魏徵等
14. 《南史》 唐 李延寿
15. 《北史》 唐 李延寿
16. 《旧唐书》 后晋 刘昫
17. 《新唐书》 宋 宋祁、欧阳修等
18. 《旧五代史》 宋 薛居正
19. 《新五代史》 宋 欧阳修
20. 《宋史》 元 脱脱等
21. 《辽史》 元 脱脱等
22. 《金史》 元 脱脱等
23. 《元史》 明 宋廉、王掉
24. 《明史》 清 张廷玉等
庞大的史学工程
二十四史,共3229卷,约4000万字。其字数等于40部《红楼梦》,或60部《三国演义》。若完整的读一遍二十四史,至少需要十年的时间。二十四史是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步完成的。其历经的时间,从司马迁在西汉写《史记》,到清乾隆年间设馆修《明史》,花费了大约1800年。如果再算上《清史稿》,那就是2000年左右。在这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先人给我们留下了这么丰富的文化遗产,建造了这么庞大的史学工程,实在值得我们中华儿女自豪!全世界的各个民族,各个国家,包括那些文明古国在内,在这方面,哪一个能和我们相比? 二十四史是世界史学史上的奇迹!亦是绝无仅有的文化现象!
二十四史的价值
首先,它是史料的宝库。从史学的角度看,尽管我国传世的史书和其它文化典籍浩如烟海,但二十四史毕竟是最丰富、最有系统性、连续性的史学宝库。只要是一套书在手,从黄帝到明朝,四千多年的历史过程,都会跃然纸上,有始有终,首尾相接。可以这样说:有志于学习中国历史的人,不读二十四史(通读、选读、精读),是无从谈起的。
其次,它不仅是史料的宝库,还是我国古代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它把古代的经济、政治、礼制、军事、法制、科技、天文、地理、宗教、道德、文化、艺术、民俗,乃至古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及活跃在历史舞台上的社会各阶层,包括皇帝、后妃、诸侯、将相、官吏、外戚、宦官、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诗人、作家、艺术家、音乐家、地主、农奴、奴婢、自耕农、商贾、工匠、士兵、游侠、刺客、卜者、术士、倡优(演员)、和尚、道士、妇女、儿童、隐者……作了全方位、大视角、多层面、立体化的反映;对少数民族和外国(朝鲜、日本、越南、缅甸……)的情况,也有专门的篇幅来记述。因而阅读此书可以开拓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知识;它同时也是百科知识的总汇和各种专史的资料来源。
为什么在全世界范围内,唯独在中国这个地域出现这样一个文化奇迹与现像呢?每一个朝代结束后,新朝代都会给它来一个全面的总结、记录与中肯的评价,而且在修史中都抱着一种认真而严谨的态度,功过分明,这样周而复始,形成巍巍壮观史河长流。二十四史中的各种史书,虽然每个历史学家都有自己的“史识”,也就是历史观点,是非标准。但都基本“忠实”地遵循着记述历史过程和人物的活动这一脉络而展开,历史是一条长河,后浪催前浪,奔流不息。历史也是一台戏,一朝朝一代代都像一出出的戏,给我们今天的人类演络出各种使人明白的文化,其中最功不可没的就是这一连续不断记录历史足迹的史书了!
正史与史书的体例
中国古代史书的体例,大体上可以分为:
编年体:把历史过程按照年代的顺序编排起来。如《春秋》、《资治通鉴》、等。
纪事本末体:以某一历史事件为中心,记其本末始终,如《左传纪事本末》、《明史纪事本末》等。
典制体:典章制度的专史,如《通典》、《通志》、《文献通考》等。
纪传体:这种体例创始于司马迁的《史记》,例目分为“本纪”或“纪”(帝王的编年史),“世家”(记诸侯的传袭,为《史记》独有),“列传”(或“传”,人物传记),“书”(或“志”,记典章制度),表(年表,世系表等)。二十四史是纪传体史书。
到了唐朝,把官修(或私修,经过皇帝批准的)纪传体史书列为“正史”,以区别于其它体例的史书和民间的野史。清乾隆年间,进一步确定《史记》至《明史》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也就是二十四史为“正史”,凡不经皇帝批准的不许列入。这就正式确定了二十四史的“正史”的地位。
其实,那些没有被列入“正史”的史书,如《左传》、《资治通鉴》等,在史学上的价值也不比“正史”逊色,我们是不应当因为它们不是“正史”而忽视的。但话又说回来,作为“正史”的二十四史,毕竟取材广泛,史料丰富,它在史学上的重要地位,是任何史书也不能取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