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2015年01月07日讯】(接前文)
次贷危机从美国爆发后,美国银行业实质处于破产状态,成为典型的整体金融危机。一到两周的时间内,其它国家大量金融机构爆出巨亏,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世界金融业处于风雨飘摇中。一个月内全世界房地产价格暴跌,无人买盘引发建筑业停工,各种建筑材料和家电生产销售停滞,汽车销量暴跌,汽车配套产业链运转急剧减缓,其它行业也产销停滞,通用和克莱斯勒相继破产,大量实体陷入破产危机。中国出口加工厂订单锐减或消失,大量工厂倒闭。
次贷危机后人们着急知道次贷危机到底怎么回事。这时候大量专家出现在世界银屏上,马后炮的告诉大家发生了什么,中国CCTV2的“直击华尔街”节目更连篇累牍地综述美国金融和经济危机。
一般金融危机发生比实体领先一年以上。表面上次贷危机突然爆发,导致在一周到一个月内世界经济按照不同的层级发生停滞,但是精通世界金融的人都知道,次贷危机早在2007年已经出现,在金融业内是公开的秘密。
次贷危机的根源可以追溯到美国两任前民主党总统推行的“人人有房住”的国家住房政策,建立房利美和房地美公司以及美联储超发货币政策。不少言论指出次贷危机迟早会造成经济衰退,不过到2007年底美国民主党控制的国会仍然强调次贷危机已经过去。事实上,金融业面对已经开始发生的次贷危机,也在政府的支持下试图掩盖。
另外,美国政府和金融机构通过舆论操控以及撮合金融业内部的兼并重组,将已经因为次贷危机而倒闭的投行吸收到大银行中,希望堵住窟窿消化已经形成的危机。遗憾的是,一年多的努力不仅没有解决问题而且窟窿越来越大,到2008下半年,依然没人愿意接收负债累累的雷曼兄弟公司,雷曼兄弟半夜宣布倒闭。
雷曼兄弟的倒闭只是美国金融业次贷危机的导火索,引发整个美国金融业的危机。由于世界的主要银行都购买了大量的美国次贷债券,因此迅速演化成为世界金融危机,进一步变成全球经济危机。实体经济不了解金融市场的真实情况,在金融危机后遭受重创,即使世界主要工业国都采取印钞刺激,企业仍难以恢复到危机之前的水平,西方国家的经济金融形势对中国的出口加工业产生持续的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在2007年实体经济极为火爆的时候,某个实体业主看到次贷危机将要爆发,选择卖出企业,这样企业主不仅能够在2007年的高价转手中赚一笔,还能避免2008年的损失。
三
金融危机往往以突然崩溃的方式爆发,再通过经济系统的传导影响实体经济又引起经济危机,整个传导过程为:金融危机爆发→市场上消费者停止消费/银行惜贷→企业大量产品库存积压/应收款项收不回来/难以获得银行贷款→企业资金链断裂→减少生产/裁员→消费者停止消费/银行惜贷→……→经济危机与大萧条。
次贷危机蔓延到世界后,人们立即采取行动。欧美消费者捂紧钱袋,停止买房买车减少消费,实体得不到订单大量产品库存,相互之间信用欠账状况严重恶化,同时银行不再放贷反而抽贷,导致实体雪上加霜,大量企业减产裁员或者倒闭,作为消费者的员工更严厉控制消费,这进一步导致企业产品卖不出去,实体经济急速萎缩循环。
次贷危机之后中国经济遭到沉重打击,虽然CCTV2“直击华尔街”坚持说中国经济没受到明显影响,事实上当时的形势十分危急。中国沿海出口加工长雇佣数亿劳工为世界市场供应各种中低价产品,也是中国经济的主要驱动力,危机爆发后,大量出口加工订单锐减或者消失,不得不减产或者停产,相当一部分加工企业倒闭,部分地区倒闭高达40%。出口急刹车造成正在火热的铁(路)公(路)基(础设施)、房地产以及内地的资源能源生产急剧减缓,两方面的经济急刹车导致中国经济急剧下滑,中国体制系统处于危机中。
1980年末开始,中国体制已经将自己的命运与经济增长挂钩,所谓发展才是硬道理。2008年中国经济已经放缓,不过被奥运会掩盖,奥运会后中国经济的疲态明显表现出来,经济失去亮点。在股市,按照上证指数,中国的股票市场从高点下跌,幅度达四分之三左右,大量中国股民亏损严重。在房市,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中国房地产市场成交迅速萎缩房价迅速回落,房价继续下跌中国房贷危机也将发生。
让体制最为恐惧的是,内地农村到沿海务工的2亿多农民工无事可做提前返乡,内地经济急刹车也富余大量劳动力,体制必须想法给这个庞大的青壮年群体找到就业机会,否则这些人长期失业对社会稳定是极大的威胁。
当出口滑坡、铁公基减少、房地产价格下跌、内地经济停滞、股市大规模暴跌尤其是数亿青壮年失业,诸多因素积累形成一枚不定时炸弹。于是2008年底,中国政府急迫地宣布了世界上最大的4万亿刺激计划。实际上,体制在宣布4万亿之前已经印钞,由于传导因素印钞在2009年中期才显出效果,到2009年底效果显著。
在国家政策的配合和推动下,印钞出来的资金主要进入铁公基和房地产,相关群体获得巨大的利益。2009年春节时,北京街头出现很多100万元以上的无牌进口豪华车,可以看作离体制最近的人收益已经到手;2009年第二季度开始,北京房价小幅回升,下半年持续上涨,继而疯涨。
根据离体制核心的远近,其它地区的房价也在渐次企稳和上涨。在中央表态后,地方体制也制定雄心勃勃的刺激计划,但地方体制没有印钞权,只能利用中央体制印钞的机会从银行贷款。到2009年底,铁公基和房地产开始狂欢,随后带动股市显著反弹、内地体制经济重新恢复增长、大量青壮年劳动力进入建筑市场就业。
可是盛宴并不长久。2010年初,我们对相关经济进行分析后,总结为大规模通胀一触即发,随后进一步分析,为了防止通胀,体制必须从大水漫灌的大规模印钞放水,收紧成为分类滴灌的持续小规模印钞。
尽管体制不断收紧,通胀也不可遏制。2010下半年后,体制看到通胀的苗头显露,被迫实行紧缩政策。由此很多人认为中国将经历通缩,经济应该以防止通缩为主,实际上由于金融影响的累计效应,2011年后即使体制严格控制资金投放,哪怕社会资金链断裂,仍然无法遏制通胀的持续。
社会资金链断裂后,金融业作为中层桥梁完全向铁公基和房地产行业倾斜。铁公基和房地产代表体制经济部分,是中央体制和地方体制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尤其是房地产,房价扣除建筑成本后的差价,超过80%都以各种税费流入地方体制的金库。
中央收紧印钞后实施严格的分类滴灌策略,随着印钞比例减少提供给地方体制的资金明显减少,地方难以再从银行贷款,导致正大规模花钱的地方体制陷入困境。地方体制首先利用信托方式,建立城建投资公司,间接从银行进行贷款。当投资公司的债务负担过于沉重,地方体制通过银行理财项目,以房地产的名义向个人募集资金,解决地方体制开销。
最重要的是,银行作为资金的主要输送管道,通过贷款的方式强有力地支持地方政府。银行通过哄骗威逼等方式,持续从实体经济抽回资金,加速实体资金链断裂,同时银行出台各种优惠政策支持民众购房。银行通过从实体经济抽贷,再贷给按揭购房者,直接支持房地产,间接支持地方体制。
在金融业的支持下,通胀持续加剧。金融业持续将资金注入铁公基和房地产,推高整个社会的基础价格。4万亿后中国高铁建设规划2万公里,大量火车站升级改造。从2008-2012年,高铁投资分别为4168.47亿元、7013.21亿元、8340.69亿元、5863.11亿元和6309.80亿元,总投资近31700亿元。高铁系统大量从日本等国家采购材料价格昂贵,工程中既得利益者的分利行为进一步提高造价,比如一个高铁车厢里厕所的装置就需要几十万元,更重要的是高铁的运营费用极为高昂,包括必须大量进口各种高价耗材,因此高铁工程完工通车后,必须用高昂的票价来抵扣各种成本。
同样道理,金融大力支持房地产致使房价大幅上涨,进而推动房租价格大幅上涨,房地产开发日益疯狂,占据城市周边的良田,让城市周边无地可种,必须远距离采购运输蔬菜和副食。蔬菜运输在路途上遭遇出行问题,进入城市必须进行批发市场到以一级零售再到二级零售等各个环节,又涉及到各级房地产和城市税费,最后蔬菜终端售价可以达到产地价的十倍到几十倍。随着铁公基的日渐豪华和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物价只会上升,不可能下降。
与此同时物价还在通胀中,除了基础的粮食价格没大幅上涨外,其它生活必需品价格也持续上涨。这些成本上升的结果是,人们必须要求更高的工资才能够生存。另外地方体制的既有欠债更多,运营成本更高,需要从实体征得更高的税费,维护体制的消耗。
体制自身面对越来越高的通胀,更加严厉地控制资金投放。在新增资金总量越来越少的情况下,国家开始强调盘活资金存量,也就是尽可能挖掘现有储户的钱。盘活存量意味着进一步挖掘民众的钱,金融系统可以更集中地为铁公基和房地产输血。
实体经济既难以得到银行贷款也越来越难以卖出产品,资金链面临枯竭,随着实体经济的加速倒闭,剩余的实体规模越来越小,这些实体却不得不承担越来越庞大的铁公基、房地产和政府税费成本,也就是说残留的实体不仅需要支付日益增长膨胀的总量费用,还需要担负倒闭的实体本该承担的费用,这种双重的通胀和负担将快速压垮更多实体,加速实体倒闭进程。
2014年实体经济进入一个临界点,所有越来越衰弱的实体经济被越来越庞大的体制压垮。或者说,实体经济的整体绝境正在临近,而金融领域的社会资金链枯竭和高利贷的疯狂状况已经预示了这种状况的必然来临。(第三部分完)
(供稿单位:中国经济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