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中得一相识相惜的知己,甚是珍贵。(图片来源:公用领域)
与友人开怀相聚,是件乐事,然而,离别如影随形,带来了落寞与孤寂。幸好,现在的通讯发达且交通便利,不须要强忍苦熬,就能够利用网络视讯相会聊天,一解想念。倘若生在交通困乏的年代,就得忍受数年离别的惆怅,将浓烈的感伤念想贯注于书信中,静候对方佳音。
正因为时代逐步递嬗,今昔差异甚大,如今的我们才得以抱拥诗人的文墨词藻,感受昔人的风采气息。
身为大历十才子的唐代诗人卢纶于〈李端公〉中,描写了临别的哀愁,延展了无尽的“悲意”:“故关衰草遍,离别正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此诗的意思是,故园的枯草满地,我与你的别离真的是充满悲悽。路已经延展出了严寒白云之外,人归返之际已是暮雪时分。我幼时丧父,因而很早成为异乡客,历经了多灾多难,很晚才与你相识。因为要与你道别了,不禁掩面泪泣。在这熙熙攘攘的尘世里,究竟哪个时候才能与你再见一面呢?
这场送别,充斥着化不开的沉重感伤,周遭枯萎冷冽的景致,势必加添离者的悲辛。令读者为之心酸的,是孤苦的作者与友人李端相识已晚,却又得直视“红尘一别,不知何年何月再相见”的悲伤。得一知己已难,命运的阻隔,不可预先探测的未来,致使两人无法相聚取暖,在依依难舍的送别旅途中,就更使寒冷悽怆凝聚于心了。
笔者庆幸生在交通发达的现代,能够搭乘几个小时的火车、汽车等交通工具,到达想去的目的地,与友人相会。不过,笔者亦欣羡生在古代的古人,能够以最纯朴、具古风的方式来与友人联系。因为距离遥远,相隔千万里,所以对于久久的一次会面,就会倍觉珍惜。
倘若结识了一生中的挚友,往往会喟叹相知相识太晚,恨不得与友人常相伴。一旦两人相隔遥远,甚至会日思夜想,念想与友人往来深谈的一言一行。无形的丝丝情感,那是一种烙印于心的深刻,那是一种忘不得、撇不下的内在牵涉,层层撼动了肌肤纹理。因为无法消除,因为那就是一种能够穿越千万年、溶解时空限制的共鸣。所以后人在吟咏从情感转化为文字的诗词时,就能够理解其中的稀罕珍贵,随之动容不止。
作者简介
卢纶(739年-799年),字允言。他是中唐诗人,河中蒲(现今的山西永济)人。他曾于天宝末年中进士,但是却因为爆发安史之乱,而前往江西避乱。乱后,重新应考却屡试不第。
大历六年,卢纶受到宰相元载与王缙的推荐,展开了仕途,升任为监察御史。大历十一年,卢纶因为受到元载与王缙的政治斗争失败所牵连,而不再得到朝廷重用。唐德宗贞元年间,卢纶担任检校户部郎中,后世即称之卢户部。
卢纶擅长写景,以《塞下曲》一诗最为出名,他的诗词工于写景,言词精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