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所谓西方指的是西域以西世界,近代有了特指欧洲的涵义。如果将西方规定为欧洲的话,从中西美术交流的历史而言,西方美术传入中国可以上溯到两晋南北朝时期,甚至可以上溯到东汉时期。最重要的证据是佛教造像,佛教输入中国的同时,也输入了希腊风格。如果胆子大一些估计,西方美术对中国的影响也许更早,可能从秦俑身上可以找到不少痕迹。
唐朝时景教(基督教教派)、伊斯兰教都传入中国,著名的曹衣出水(北齐)、吴带当风(唐朝)有着明显的希腊、罗马风格,那时候,古希腊、古罗马文化集中地在东罗马(拜占庭帝国),首都为君士坦丁堡,与中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十分兴盛,其中自然包括着美术。敦煌美术中除了中国元素外,还包涵着从中亚、西亚、南亚到欧洲的诸多元素。
明代时期
就中国画史资料而言,明末以前很难说某个中国画家画过完全的西洋画,或者古代某个画作完全属于西洋画。一般而言,除了个别雕塑作品外,中国古代美术家都是融会贯通的,基本是以本土美学原则为基本吸取外来因素,而不是抛弃本土美学原则直接以外来摹本为基本。
利玛窦在明朝晚期进入中国,当时中国南方港口已经有民间人士在接受洋教同时,也直接向传教士学习西洋画。有一个出生于澳门的叫游文辉(Manuel Pereire Yeou,1575-1633年)的广东人,他是一名耶稣会修士,绘画老师是意大利人尼格老,后又成为利玛窦南昌耶稣会初学院学生。利玛窦去世前(1610年)游文辉为他画了一幅油画肖像,该油画现藏于意大利罗马耶稣会总部。这可能是目前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一幅中国人绘画的油画作品,迄今已有400年。
清代画家
清初宫廷有了专门的西洋画师,其中以意大利人郎世宁和法国人王致诚、蒋友仁最为重要。康熙、雍正、乾隆可能是三个学习画西洋画的皇帝,比如王致诚曾帮乾隆的绘画进行润色。与中国画家交流最多的是郎世宁,在他的遗作中,留下了与他进行合作的中国画家金昆、丁观鹏、丁观鹤等人的名字,金昆、丁观鹏、丁观鹤都是清朝早期中国名画家。
与郎世宁合作的中国画家中,最重要的是唐岱,在一幅收藏在日本的《春郊试马》图中,其中的人物、马由郎世宁完成,风景则由被康熙赐称为“画状元”的唐岱完成。
郎世宁有一个中国高徒叫年希尧,他是这些年由于清宫剧而使人们几乎无不知晓的年羹尧的兄长(父亲年遐龄)。年希尧是清廷专门负责瓷器制造的官员,历史上最著名的就是由他主持制造的景德镇官窑瓷器,有“年窑”之称。他本身就是一名出色的画家,曾专门请郎世宁教授西洋画并对西洋透视术(立体几何)进行专门研究。在他的研究西方透视学的著作《视学测算》自序中明确,自己已经可以用西洋人的方法画中国内容。
清朝初期,一些欧洲画家来到了广州等地从事绘画,进而中国画师(画工)争相与他们竞争,接受订货,从而形成了专门的“贸易画”热潮。所谓“贸易画”,主要是用西洋画手法绘画中国形象,然后卖给西方人,让西方人借此了解远方神秘的中国。以英国东印度公司为例,该公司允许船长等高级职位人员携带一定数量私货获取利润,以作为可能高于薪酬的一项主要收入,而在私货当中,绘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大宗。
贸易画与摄影
在中国官方,则将绘画归为手工品,允许民间商人向外人出售。这样,在广州等地,就有了专门从事“贸易画”制作的商铺。“贸易画”谈不上有多少艺术品位,基本是服务于商业品味,多是粗制滥造作品,按照西方人喜欢的样式并采用西洋画法画中国内容。
英国摄影师约翰‧汤姆逊1872年左右所拍照片,与“贸易画”制作有着密切关系。这时候,中国人已经从事商业摄影,赖阿芳的照相馆实际上就是脱胎于画铺,他一边为人摄影,一边继续从事“贸易画”制作,照片中画师(画工)正是赖阿芳所请员工。这种绘画是以某件照片或绘画作为底本,然后分格临摹,采用“流水”操作法,水平高的师父画难度高的部份,水平低的徒弟解决难度比较低的部份 赖阿芳是画铺向专门照相馆过渡时期的老板、摄影师。可见,这时候由于摄影的出现,“贸易画”已经转向衰退。这也是约翰‧汤姆逊在照相馆拍摄到中国人在画西洋画的原因。
可见,中国人画西洋画,从狭义角度说开始于明朝晚期,清朝初期已经有中国著名画家专门学习和研究西洋画,同时在南方港口广州等地,更是出现了民间的“贸易画”制作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