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官场普遍存在数据造假(网络图片)
【看中国2017年3月9日讯】(看中国记者郑文新综合报导)中共辽宁省所辖市、县财政普遍存在数据造假行为,且呈现持续时间长,涉及面广、手段多样等特点。虚增金额和比例从2011年至2014年,呈逐年上升趋势。财政数据造假问题,除财政数据外,其他经济数据也存在不实的问题。在辽宁省的中共官场忽悠成风,数字出官,官出数字,百姓买单。其实,经济数据造假并非只有辽宁。过去几年中共经济数据造假严重,而且造假的不止是GDP数据,还包括财政收入、信贷数据、进出口数据等。有人认为,制度有问题,什么不是假的?
据陆媒报道,3月7日,在中共辽宁代表团审议时,中共辽宁省委书记李希讲到,辽宁曾存在严重弄虚作假的恶劣风气。有一个镇,一年财政收入160万元,最后报成2900多万元。一个市,规模以上企业只有281家,却上报成1600多家。
据陆媒新浪网的报道称,1月17日,在中共辽宁省十二届人大八次会议上。中共辽宁省委副书记、省长陈求发作政府工作报告。陈求发在工作报告中首次对外确认,辽宁省所辖市、县,在2011年至2014年存在财政数据造假的问题,指出在2011年至2014年“官出数字、数字出官”,导致经济数据被注入水分。
报告援引了中共国家审计署2016年的一份文件:辽宁省所辖市、县财政普遍存在数据造假行为,且呈现持续时间长,涉及面广、手段多样等特点。虚增金额和比例从2011年至2014年,呈逐年上升趋势。财政数据造假问题,除财政数据外,其他经济数据也存在不实的问题。”
据悉,辽宁省所辖市县在2011年至2014年,约占同期财政收入的近20%,虚增最高的年份是2014年,虚增比例高达23%。
在辽宁省的中共官场,有一种忽悠成风,数字出官、官出数字的“忽悠”文化。
2014年,中共中央巡视组首轮巡视辽宁时指出,“辽宁全省普遍存在经济数据造假问题”。“不客气地说,在经济数据上,前一任挖了一个巨大的坑。”中共辽宁一位地级市政府研究室主任说,“而且欠下了近万亿元的巨额债务,辽宁现在不是在平地起楼,而是在坑底爬坡。”
据介绍,辽宁省一些县区过去经济数据至少有20%-30%的水分。沈阳周边一个县,2013年统计的财政收入是24亿元,审计署审计后“修改为”不到11亿元。类似情况的并非个别现象。比如,岫岩满族自治县虚增财政收入8.47亿元,高出同年实际财政收入的127%。开原市是前几年的明星县、百强县,可随着担任过中共开原市委书记的中共省政府副秘书长魏俊星落马,开原的财政收入也拦腰斩。
财政收入数据造假,“吹牛也要上税”,也让辽宁一些地市付出惨痛代价。一个地级市市委书记告诉记者,在分税制体制下,财政收入虚增的税收数额,也要按比例向中央和省上缴。前几年财政收入虚增空转,百姓没有得到好处不说,相当于平均每人要多交税收1000元!
网民们对此新闻有许多评论。网民独行叟再世说:制度有问题,什么不是假的?尤其是官员的马屁话最为恶心。
网民dentist刘说:造假是当今政府的拿手好戏,我根本不相信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辽宁现在肯承认了,其它省份呢,怎么还不敢承认?
中共经济数据造假严重GDP数据、财政收入、信贷数据、进出口数据等都造假
3月8日,陆媒的报道称,其实,经济数据造假并非只有辽宁。2015年中共“两会”上,中共国家审计署原副审计长董大胜公开表示,过去几年中共经济数据造假严重,而且造假的不止是GDP数据,还包括财政收入、信贷数据、进出口数据等。
2013年,广东省中山市横拦镇,被抽查的71家企业共上报了85.1亿元的工业产值。但经过核实,实际的数据却只有22.2亿元。单就数据比较,实际产值仅是上报数据的四分之一。由此可见,数据造假行为已是何等疯狂。
“政绩不够,数据来凑”,这句顺口溜已流行多年。时至今日它似乎还未“过时”。有的中共领导干部甚至地方部门不是以实干出实绩,而是选择走“捷径”、钻“空子”,把统计变成“数字游戏”,用虚假的数据营造出快速发展的假象。
事实表明,在数据上造假终究要吃大苦头。2011年至2014年,辽宁省所辖市、县财政普遍存在“吹牛”行为。表面一派欣欣向荣,实则已经隐含危机。百姓没有得到好处,反而要人均多分担1000元的税收;2015年辽宁财政收入增幅也出现了两位数的下降。一些中共基层官员就感慨“如果不是当初吹得高,现在也不会掉这么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