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2017年9月23日讯】近来,涨价之声不绝于耳,不妨略举几个报道的片段:
钢材涨价。2017年上半年,钢协会员钢铁企业平均钢材结算价格为3325元/吨,同比每吨上升1095元,升幅为49.10%。钢厂吨钢利润超千元。但“仍然低于煤炭采选、油气开采等行业。”
煤炭涨价。“现在的情形是有钱还不一定拿得到货。”一位煤炭经销商表示,现在北方港的煤炭价格近乎疯狂,目前都看涨煤价,捂盘惜售的情况比较普遍,不报价不出货坐等煤价突破700元大关,这样更加剧了市场煤的紧张,部分下游用户四处找煤。
药涨价。2016年中国医药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利润总额增长15.6%,而原料药行业增长了25.9%。在主营业务收入增速低于行业整体的情况下,原料药企业的利润增速却跑在了行业前头,原因在于:原料涨价。
家电涨价。进入9月中旬以来,已有多家中小白电企业发出了涨价告示。据相关厂家透露,目前产品价格的上涨仍不足以应对原材料等成本上升的压力,未来将根据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幅度,再适度上调产品价格。原因是:原材料几乎“一天一个价”,“所有原材料,自去年下半年开始,就不断在涨价”。
……
处处闻涨价,却未见通胀。9月9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了8月物价数据:8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消费者物价指数)同比上涨 1.8%,环比上升0.4%。通胀数字与人们的感受截然不同。
过去一年里中国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变动情况(网络图片)
的确,在中国的CPI当中,食品类权重较高,粮食价格整体上仍是低迷的,这种状况其实在拖累CPI。那么,推升CPI的力量到底是什么?
是PPI。中国国家统计局9月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8月份全国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上升 6.3%,环比上升 0.9%。PPI在2015年9月,曾经达到-5.95%。
2015年11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此后,“供给侧”成为高频词。同年12月,经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后,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为重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式拉开大幕。此后,去产能以空前力度在国产掌控的资源部门展开,去产能导致的一个最直接结果,就是供给减少,在需求端没有明显变化的情况下,价格开始出现上涨。
以焦炭为例。焦炭1801合约在2016年1月,曾经跌到558元,此后飞速上涨,到2017年8月,已经涨到了2500元的上方达到2502.5,涨幅高达348%还多。由此导致的结果是,PPI的飞速上涨。如下图所示,PPI几乎是一路高歌。
继去产能之后,环保监管的强化,再次导致一些领域出现事实上的供应减少,导致原材料价格再次上涨,加上政府引导下掀起了一股建设热潮,拉高了从水泥到钢铁等建设用品的需求和价格。
另一方面,由于粮食价格依然处于低位,使得PPI的飞速上涨在向CPI传导的过程中受阻,难以在短期内反映到通胀数据当中。换句话说,现在正处于有别于以往任何一个时期的通胀环境当中:处处见涨价,却不见通胀。这不禁让我想起李白的一首诗:“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PPI向CPI分传导只是时间问题,它也许会滞后,但一定会反映出来。这意味着,通胀的身影不仅能看到,而且,一定很肥硕。另一方面,川普(特朗普)上任后,为了鼓励资金回流美国,压制美元,这也是一定程度上遮掩了其他货币悄然贬值的真相。只要税改、医改、基建计划有一项得以推进,美元的调整就可能阶段性结束,从而,使得非美货币此前不断宽松累积的能量释放出来,进一步推高通胀。
2017年9月8日,中国央行下发《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调整外汇风险准备金政策的通知》,从9月11日起,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也将从20%调整为0。此后,人民币兑美元重新开始贬值。在岸人民币自9月8日的高点6.4345持续下跌,近一周时间累计贬值幅度高达1623点,几乎抹去了月度近2.46%的升值幅度。高盛指出:“人民币汇率基本达到了短期的顶峰,预计未来几个月内人民币一篮子汇率会相对稳定,而一旦美元指数回弹,则可能会使得人民币贬值压力重现。”
虽然去产能让国企利润成功上升,但下游企业却不得不面对成本飞速增长的烦恼。中国国家统计局最近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增长全面低于预期: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都有所放缓,那么,如果听任原材料价格上涨,将埋下大通胀的种子,而通胀加经济放缓甚至有可能触发滞涨的危险。而且,如果通胀增加过快,中国也将被迫加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