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图片来源:手绘插画Winnie Wang/看中国)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李白的诗歌作品,流传至今的有九百多首,《蜀道难》、《行路难》、《将进酒》、《静夜思》等至今脍炙人口。杜甫对李白的赞美:“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贺知章赞叹李白:“天上谪仙人”。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这是杜甫对李白充满倾慕的歌颂,清新飘逸卓然不群,正是李白最传神的写照,也是他作品的风格。虽然出生在格律诗的全盛的年代,但李白还是最喜欢写那不拘字数、不拘长短,自在又痛快的古诗或者乐府。
在那山水灵秀的蜀地长大,大诗人李白自幼感染了蜀山飘逸的神仙气息;他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愈是困顿挫折之中,愈见潇洒超脱。
像剑侠又像道士的诗仙
李白天资聪颖,十岁就通诗书,又学习剑术;他还领有道士符箓,喜欢四处寻访名山与仙人。年轻时候的李白,就像个逍遥的十方道士,又像仗义任性的剑侠,而他的一生也在这济世与出尘的矛盾中,交错成一篇篇精彩的诗文。
李白四十岁才来到长安,当时担任秘书监的贺知章读了他的诗,赞叹道:“这诗太感人了,连鬼神听了也会落泪的!您简直是天上被贬谪下凡的仙人呀!”从此,李白“诗仙”之名不胫而走。
当时的天子唐玄宗非常喜爱李白的才华,封他为翰林待诏,职务是给皇帝写诗文娱乐。然而这个人人称羡的位置,却不能参与政治,实现救济百姓的理想,李白狂傲的个性更是得罪了许多朝臣;终于他再也忍受不住了,自动请求离开,玄宗皇帝于是厚赏了李白一笔财物,放走这名难以驾驭的高士。
从长安城被“赐金放还”后,李白又恢复了四处云游的生活,这一天他与好友岑勋结伴到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好友元丹丘家中作客,三人登高饮宴,尽情欢乐。正觉得自己处于“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际的李白,便借着酒兴,写下了《将进酒》一诗。
《将进酒》也就是“劝酒歌”,这本是汉乐府中的曲调。“将”,在此读做“腔”,是“请”的意思。乐府古词中有“将进酒,乘大白”之语,也就是“请喝酒,要干一大杯呀!”这首诗正生动表现了一个人醉后的仪态与言行,却又带有深沉的人生省思。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迳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全诗一开头就是两组气势宏伟的排比长句,先以大河的壮阔对比出人生的短暂,然后又用夸张的手法,将青丝到白发的人生老化过程压缩于早晚之间。借由空间与时间范畴的夸饰,点出了人类的渺小,与生命无常的悲哀。
接着,诗人欢歌畅饮,呐喊“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显示对个人价值的肯定。金钱只是一种人世间的物质轮转罢了,何必执着不放呢?
“钟鼓馔玉”,这些官宦富贵之家才拥有的华贵器乐和饮食,虽能带来身体的舒适,却不见得能使心灵自由呢。若是执着于名利,得意时就欢天喜地,失去了一点儿又消沉不已,那还不如当个醉汉来得清醒了。
圣贤思维高远,根本找不到知音,而酒徒在意的只是自己,合同庸俗大众,搏得多少共鸣与掌声!当一个人站在高处时,他所看到的视野已远远超出他人,这样的孤独,也让大多数人不敢拿出勇气超越自我,走出常人。
诗人神来一句“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浪漫诗仙寂寞观世间
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发生,永王李璘以抗敌平乱为名,请出了原本已隐居在庐山的李白,却没想到永王私下存着争夺皇位的野心,李璘兵败身亡后,一心救国李白竟因叛国罪被流放夜郎。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当人们因乱事平定而欢天喜地时,李白却在异乡沦落着。西元七五九年,朝廷大赦天下,李白终于返回中原;三年之后,不敌病魔而过世,结束了他六十二年曲折磨难的一生。
不舍诗仙贫病而逝的现实,世人为李白另外安排了一个醉酒捞月而亡的故事。“但愿长醉不复醒”啊,这浪漫捞月的诗仙,是否也如“古来圣贤”一样一生都站在高处,寂寞地远观世俗荒谬与己身的不自由呢?“与尔同销万古愁”,那横跨千古的愁苦究竟是什么呢?也不得其解了!
或许,只有在喝醉酒时,徘徊于入世与出世之间的李白,才能真正摆脱剑侠的抱负,感受到自由而清醒的仙家真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