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已成为中国经济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Getty Image)
【看中国2018年6月3日讯】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当记者问起他怎么使用这笔钱时,莫言说:“我准备在北京买套房子,大房子,后来有人提醒我说也买不了多大的房子,5万多元一平方米,750万元也就是120平方米。”
2015年,屠呦呦在家中通过电视得知自己摘取诺奖的消息。获奖的300万奖金会怎么使用?面对记者的问题,屠呦呦开玩笑地说,“这点奖金还不够买北京的半个客厅吧?!”
转眼时间跳跃到了2018年。最近在深圳一个楼盘采取“政府主管部门+公证处”监督抽签的形式开盘,购房者先交500万诚意金才有资格参加摇号,有1/4的概率摇到号。房子均价3000万/套,一90后小伙摇到一套最便宜的,1700万,坦承自己还没有工作,是父母给出的钱。
全国开启“抽奖买房”模式,最早于去年5月在上海宣布实施,现在是深圳,预计或者已经实施的是接着在南京、长沙、成都、武汉、杭州、西安等二线省会城市也会采用。
这就是“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炒的”形势下,疯狂的房价。户籍、社保、限购、排队、摇号、上调贷款利率、提高首付、设置限售期……这些一个接着一个的调控措施,本想限制热钱流入房产市场,却无论如何都无法遏制有钱人买房子的热情。
今年4月,海南提出了被称为史上最严厉的调控措施:非本省户籍五年社保、首付七成、限售五年。瞬间,预估有7000亿炒房资金被套。此前类似的调控政策在全国多市出台,同样没能抑制住房价的汹涌上涨,越控越高。
炒房者南征北战,借我们的邻居要搞经济建设之机,北下丹东,一个月时间把这个东北中等口岸城市房价推涨了53%,以至于当地政府万万没想到自己这样经济不太景气的辖区竟然也需要限购了。
春江水暖鸭先知,能在京沪深买得起房子的,不管在哪个时期,一定都是有钱人,或曰社会精英。连莫言后来也真的拿他的奖金在北京五环买了一套房子,还没有他想像的那么大。
于是对于普通中产阶级,出现一种怪象,就是住着一套价值千万的房子,却不得不省吃俭用,还要背负动辄几百万的债务。这种情况用经济术语叫居民债务杠杆在加大。
大鱼已过知天命之年,自忖是万万不敢在这个年龄的时候背负几百万上千万的债务了,饶是我口挪肚攒几十年,现在一套房子的首付都是这一生不可承受之重。同时,我也相信,买这些千万以上的房子的中产阶层,以后有几种可能:
一是天下掉馅饼,收入突然提高了几十倍,短期偿清了这笔债务;
一是找个现在没能摇到号的买家,把自己的房子加价卖给他;
还有一个就是自己成了接盘侠,用全家的收入逐月还贷,还到不再欠银行为止,还到自己毛干爪净,破产为止。一个月拿出几万块钱还,也要还几十年呀,真真的是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这些,都可以叫有钱人的苦恼。
还有一种极端情况,就是一夜之间,钱突然变成了纸,人们带着一后备箱的钱去换回一口袋大米……这个时候那几百万房贷不过是几百斤大米钱,可以轻松还上——不要以为这种事情没有发生过,50年代的中国,90年代的苏联,后来的津巴布韦、委内瑞拉、阿根廷都曾经有过类似的先例。
通常人们都会相信,中国更多的是吃瓜群众,搬着小板凳坐下来看这场已经上演许久大戏,到底什么时候落下帷幕。但将冷眼观螃蟹,看你横行到几时?
经过几十年的经济建设,老百姓如今的住房条件已经得到了长足的改善,多数人不会参与到这场炒房运动中去。没有群众基础的热钱流动,也不会激起太多吃瓜群众心中的波澜。
当中国的房子已经被赋予了金融属性的时候,我们看看,这一场颠覆目前为止一切经济学规律的闹剧,会以何种形式收场?
马云说8年后房子如葱,且看今天的一套房子已经砸碎了多少中国年轻人和中国经济腾飞的梦想?
一、内需
我们喊了提振内需最少有20年了,这说明高层很早以前就知道经济发展的原生动力是内需。当下的内需是什么情况?小民没有太具体的数据,但这些感观印象是大家都有的:
网购网销这种新经济形势打破了传统的单一店铺销售方式,不能适应这一变化的传统店铺纷纷倒闭,街上店铺出租出兑的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宅男宅女越来越多,连吃饭都可以由外卖一并解决。
房子、医疗、教育成为家庭消费主体,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即恩格尔指数下降到历史差不多最低位。想提振内需?房子、医疗、教育起到了很好的抑制内需的作用。
一个感冒可以让一个中产阶层返贫,一个孩子在幼儿园打架引发一个副书记落马、成为全国热点,一百年的工资不够买下当地一套房子,这些社会聚焦的新闻告诉我们,“与其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新三座大山对内需起到了很好的“釜底抽薪”的作用。
只是内需这碗汤还冰凉,根本就不用“止沸”,喊了20多年的提振内需,至今已到黔驴技穷时。这一定是有什么地方出现问题了。
主要的根源还是在房子上。这越来越成为一个烫手山芋,不但没有捧着捧着凉下来,反而越来越热了。不要以为这是咄咄怪事,因为幕后一直有一只食利的黑手在推动着给房子加温。
也不要以为现在抢几千万一套房子的人是傻瓜,很可能当吃瓜群众一无所有时,他们至少还有一套富余的房子在那里。
二、投资
这是一个和去产能很矛盾的话题。任大炮说过一句比较实在的话:过去我们在课本上学过经济危机,说外国那就是把牛奶倒进河里也不给吃瓜群众喝,我们现在是把一部分人的牛奶倒掉,然后卖自己的牛奶。术语叫什么什么侧的改革。
当我们的钢铁向外倾销受到抵制时,我们会采用把钢铁制成微波炉或者转道第三国向外接着卖。当高端产业没有发展起来时,传统产业还要活,还要保就业,国内的过剩再投资显然需要抑制。
带路政策打开了向外投资的渠道,人民币所到之处,所向披靡,从伊朗到非洲,从哈萨克斯坦到美国,到处都能看到中国的身影。
根据发改委数据,2003-2016年间,中国对外投资复合增长率是35%。然而,2017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结束了多年以来的快速增长,2017年同比下降30%。几个因素正在制约中国的对外投资:
1、中国外汇储备下降,这和贸易逆差顺差关系极大,后面还要提到。
2、外面的投资环境不断恶化,不管是中东乱局,还是美国几次终止中企对美企收购,都加强了投资难度。
3、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的净债权国,但投资收益常年为负。一系列打水漂的投资甚至被怀疑是家贼外鬼在谋财做套。
4、有的企业与其说是对外投资,不如说是资金外逃更恰当,因为要经过外汇管控这一渠道,间接套汇等于是薅国家羊毛。
从中可以看到,哪里都有腐败的影子,金钱永不眠,那只捞钱的黑手也没停歇过。
三、外贸
人民币的升值让外贸企业苦不堪言,这种情况已经持续很久了。我们看很多上市公司在披露年报时都会有一个汇总损益,这个项下经常是一笔巨额损失,有的甚至要吞噬掉一个企业一大半的利润。
这次中美贸易摩擦,人们不知道将走向何方,但中国不可能再保持以往的贸易顺差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如果人们认为,中国的外贸并不依赖美国,这可能是对的;但同时也要想到,当年朝鲜战争时怎么说“抗美援朝”?其实抗的是多国部队嘛。今天的贸易摩擦也一样,美国后面是和它价值观相同的一系列国家。
贸易战一开打时,看到我们给几个省份下文件让种大豆来防止将来可能出现的“豆荒”,我就纳闷了,美国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不到1%,农业产值仅占美国经济1.2%,这是谁出的主意拿大豆和美国较量?赶到后来又拿高粱说事儿时,我就不怀好意地笑了,看起来我大茅台还得涨价,酒原料高粱涨了嘛,茅台不用美国高粱,别的中国酒厂还用,这回是别的酒带着茅台涨。
上面是我们经常说的保持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现状,而中国真正的软肋并不全在这里,这一点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玩资本都是高手,看得很清楚。中国的软肋在债务、外汇和畸形经济结构,房地产又在其中起了极坏的作用。
四、债务
大鱼有位同学是东北某小城市的金融办主任,副市长级,48岁就猝死了。他在临终前几天还在和大鱼倒苦水,说正在张罗发政府债的事情,这关系到他们所在市所有公务员和老师工资等等一系列财政支出有没有着落的问题。底下的老师一旦被欠薪欠奖金会闹事,可老师们可能真不知道,财政空空、上级不拨款的话,债发不出去,只有欠薪一条路。
基层公务员们可能也不知道,他们拿到手的工资和奖金,政府可能是已经把30年后的钱都透支出来了,现在不要说还本,连付息都要靠卖地、给还赚钱的企业加码税费,那个全国讨伐的药酒被当地政府大力支持,这就是背后的内在原因。
早在2014年,中国的地方债就已突破24万亿,其规模已经超过了德国GDP。而现在,包括地方政府债和城投债在内,中国债市总量已达到了76万亿元。
从2017中央财政收入的角度来看,在全国36个省市(港澳台除外)中,仅仅只有6个省市是财政盈余,盈余总额约为3万亿,而其他31个省市的财政亏损总额则突破了5万亿;这其中的财政缺口已高达2万亿。
五、外汇储备
一个数据是,在2016到2017的人民币贬值、资金外逃狂潮中,中国的外汇储备从4万亿跌破了3万亿关口。现在虽有回涨,但代价很大。并且,目前3.1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中,外债水平已经达到了约1.8万亿,也就是说,实际上能够使用的外汇储备也就1万亿略多一点。
外汇储备是人民币之锚。当失去这个锚定的基础时,只剩下最后一招来解决通胀,那也等于加大了鸦片的吸食量,即用国家强制力(枪本位?)来印钞,这样的先例津巴布韦、委内瑞拉和阿根廷等不少国家都干过。苏联卢布和朝鲜币都重新发行过。所以,外汇储备是国家经济的命根子。
当网上小粉红讲中国应该抛售美国国债和卖出美元来应对“阴险的美帝”时,可曾考虑过上述占美国体量微不足道的财富能产生多大的能量?请参见大鱼以前的文章《美国欠着那么多国债,是不是穷成了叫花子?》,里面详细讲述了经济学上的国债和老百姓以为的债务之间的巨大区别。
六、储蓄
这是一个很扎心的问题。今天在我们这个曾经全世界第一的储蓄大国,除了保守一点的、上岁数的老年人外,恐怕已经没有多少中国人有太多储蓄了。1998年到2008年,储蓄率逐步震荡上升。而从2008年到2015年,储蓄率则呈现逐步下降之势,统计数据显示,到2015年已经跌到了13%。
央行最新发布的4月份金融统计数据显示,住户存款大降1.32万亿元,为历史单月最大降幅。这也成为一个历史拐点,意味着中国以往高储蓄率的荣光已经不再。
事实上储蓄率高,本身就是一个国家的居民没有安全感的体现。一个手术可能让你返贫的社会,你敢不存一点钱备不时之需?现在即使这一点钱也在缩水,因为伴随着国家去杠杆的政策,居民自身的杠杆无可置疑地要加大。
宏观上说,中国的银行、政府和企业现在负债率太高,特别负债率最高的是房企,国家要去杠杆。去的过程也即主要手段就是,政府卖地,房企买地,把天价的房子卖给居民。这中间,政府缓解了债务,房企得到暴利(按任志强的说法主要是为政府打工了),同时居民的负债率提升上来了,钱都提出来买房去了,还要欠贷款。年轻的是月光族,年老的把一辈子积蓄给孩子买房——这种情况下储蓄率不下降才见鬼了。
这是一个政企债务转移到居民特别是房奴身上的过程,不少人是集全家的财力凑够一套房子首付的,这个过程中,居民失去了最后的生活屏障——储蓄。
结语
可以说,中美的贸易摩擦就是在上面背景下发生的。川普(特朗普)做为一个老牌帝国的代言人,精准地抓住了中国的软肋。在中国喧嚣一时的中兴、芯片、大豆……然,其志根本不在于此,所以怎么谈也谈不拢。说到底,是中美双方价值观不能兼容的问题。
“人必自辱,然后人辱之。”能找到裂缝才好下蛆做文章,而中国一套动辄上千万的房子,砸碎了最有活力的那部分中国年轻人的梦想,就是最大的裂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