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央行很焦虑,富豪也很焦虑,百姓也很焦虑。(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看中国2018年7月12日讯】中国房地产市场是一个半市场化半行政化的市场,即是经济维稳利器,又是攸关民生的关键,这种矛盾的组合犹如人格分裂,必然衍生出扭曲的价格与市场。
回顾过去的经验,中国国内宏观调控在预期管理上总是不尽如人意,从2008年次贷危机后,经济增长乏力,实行宽松政策,经济不见起色,在配合以房地产宽松,最后房价快速上行。而后又再调控。再陷入紧缩,经济停滞,再次启动宽松,祭出房地产。久而久之,百姓们也熟悉了这个套路。
2006年-2009年、2009-2011年、2015-2018年这几次周期变化就很典型在循环着上述的套路。百姓们见过世面后,就不会见得风就是雨,开始抓到经济调控的底线——不发生系统性风险,而与银行绑在一起的房地产,就是这个大系统。
终于,这一次央行和管理层冲进市场中,睁眼望去发现对面站着汪洋大海般的老百姓,抬头45度角仰望天空,悲伤逆流成河。根据中国房价行情平台的数据,5月份主要城市二手房和新房房价总体而言都是一二级倒挂。
有利益空间就有寻租空间。1992年新股抽签认购表设有300个发售点,买不到的愤怒群众举报了95个发售点,经过彻查,涉及到金融、监察、工商等20个单位75人,最后有9人被公开审理。历史总是不断重复。
由开发商主导摇号的西安,就有公务员等通过打招呼,递条子,最后也是被愤怒的民众发现举报,曝光后项目被人调侃是事业单位的家属院。
这种脱离市场的扭曲的“双轨制”价格,最后都会以其他为代价补偿。以前盛行双合同、喝茶费等,现在查的严,开发商都不敢搞了。只能按照限价规规矩矩的卖,最后只能引发大众恐慌性、套利性地抢房,一哄而上买买买,必然也会扭曲真实的供需关系。在这种背景下,越来越多城市限价摇号,最后,涌入的套利资金越来越多,结果只能是演变成房子是用来炒的,股票是用来住的。
上世纪90年代,全额存款中签打新股,投资者抱着现金在不同城市流窜,差点造成城市银行挤兑。2015年股灾后,股民纷纷质疑缴款打新会是从股市吸血,后来改成根据持有股票市值打新,后缴款。但是,今时今日,没想到出了房子摇号这个抽血机,像杭州两个楼盘冻结的资金就达到300亿。
不过,虽然股市短期波动影响因素众多,但是这次明显是资金面紧张,去杠杆是主因,楼市打新冻资抽血也有所影响,股民再次被收割了一把。而近期上海一些P2P崩盘或许就是房子打新冻结资金给带崩的,任何动作的蝴蝶效应传导到最后都是“房子所至,寸草不生”。
年轻时都觉得自己会生猛下去,直到遇到房价这个铁锤,才发现自己是那头“挨了锤的牛”。
而一些人从一开始与宏观政策对赌,房子自然成了对赌的赌具,在经过一轮又一轮的紧缩-宽松-紧缩-宽松循环后,屡屡对赌成功,实现了阶层跃迁,但是等攀爬到上面时,发现不知何去何从,而理想已变为不求增值只求保值,最后只能不得不把自身利益绑定在房子上,与政府连成命运共同体。
突然,整个时代出现了这样一幅场景:央行很焦虑,富豪也很焦虑,百姓也很焦虑……世间已无商品房,有的只是一个所有参与者都认可的赌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