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大企业纷纷开启了大幅裁员。(图片来源:Adobe stock)
【看中国2018年12月3日讯】虽然全世界都在不遗余力的扩大就业,希望将经济重新推回到繁荣的轨道,但是从最近我们听到的消息来看,其实全球就业状况都并不乐观。一些大企业纷纷开启了大幅裁员。特别是以美国的企业为主。
上周美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通用汽车表示,作为转型计划的一部分,将于明年年底前裁掉15%的员工,裁员人数或达14700人,并在全球范围内关闭7个生产基地,惨烈程度大幅超出市场此前预期。另外一家美国汽车巨头福特更是惨烈,发布完最新的三季报后宣布将要裁员7万人,这相当于他全球20万工人的三分之一。而英国的汽车制造商捷豹路虎也宣布,在英国本土的一个工厂裁员三分之一,500人将失业。
如果你觉得裁员潮只发生在汽车领域,那就大错特错了,10月的时候,美国著名无线运营商威瑞森发布消息,要裁员44000名长期员工,德国拜耳制药,这个强大的企业,他们是典型的弱周期行业,但如今也掀起了裁员潮,该公司计划在2021年前,在全球11.82万员工中裁减约1.2万人,并减记38亿美元资产。老牌的家具业巨头宜家也扛不住了,上月初宣布裁员7500个行政岗位。
在全世界的企业中,日本企业目前的利润率是最低的,而且他们大规模裁员也是最早的,受本国政策限制,日本企业一般不怎么在本土裁员,会选择在本土之外裁撤工厂,最近日本老牌企业东芝宣布未来5年裁员7000人,而市场传言,索尼影业营销部门也将裁员5%,松下电器中国区业务人员结构也爆出了调整的消息,一些部门也悄悄开始裁撤。
这是不是经济寒冬开始了?这并不是经济寒冬造成的全球大企业集中裁员,而是趋势造成的。应该说裁员的趋势已经形成了。
再给大家说个事,一个知名互联网公司HR负责人,前两天他发了一段文字,说的是面试了几个人,这些人无一例外都是由于组织调整,而不得不重新找工作。而他们的期望工资,基本与上家相同,甚至有所降低,而很少有多要薪水的,这种希望加薪找工作的,也第一时间被他们pass了。这个负责人说,他干HR这么久,第一次遇到这个情况,候选人几乎都是被动的失去了之前的工作。
还有另外一个公司的技术负责人表示,今年公司很不景气,但是对于这些兄弟,他们实在不忍心裁员,于是就做了两个艰难的决定,第一不发年终奖,第二明年不涨工资,而且提前宣布,这要在以往,会引发极大的不满,肯定会大量离职,但是今年很奇怪,半年过去了,一个辞职的都没有。于是他感慨,在前几年涨薪都留不住的技术骨干们,今年却不走了。
所以这种现象绝不是经济问题能解释的,而是趋势问题,李开复的AI未来这本书就说,人工智能的潘多拉魔盒已经打开,深度学习技术会让人工智能的进程加快,未来15年,美国将失去50%的工作岗位,在其他的国家可能会更多。目前一些助理性质,劳动力性质的工作已经开始出现了机器大量的替代人工的趋势。所以未来不管经济好不好,恐怕大企业持续的裁员精简,也是不可避免。准确的说,不是经济的寒冬到来,而是趋势的寒冬到来。机器已经可以做到语音识别,人脸识别,也可以做到数据分辨,将所有的数据进行复杂计算,所以那种凭借经验做决策,凭借熟练技术而工作的人,之前有强大的护城河保护,而现如今将快速被机器取代,比如基金经理,药剂师,医生,律师,高级技工这种之前的高薪高知职业,其实现在反而是最危险的。
总之,新的趋势最根本特征就是经验不值钱了,你在一个岗位上几十年如一日积攒的经验,可能分分钟被机器替代。比如以前基金经理很值钱,做市场分析的研究员也都年薪百万,但从去年开始,研究机构大量使用机器分析,来做数据研究,机器几乎每天都能把市场上的所有公司产生的所有数据翻一遍,这是多少人工都无法完成的工作。
以前研究员研究的股票越多,他就越接近成功,但现在你发现机器已经穷尽了所有研究。所以,单纯做数据的研究员,正在逐渐的被淘汰。基金经理现在的地位也大不如前,很多基金都是机器在执行分析和决策,而基金经理只是负责记录汇报机器的运转情况,防止大幅偏离轨道。所以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一个基金经理管理好多只基金的情况。
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呢?这是趋势,恐怕是避免不了的,就像洪水来了水位升高,你能做的只是尽量往高点爬,等待救援,比如目前跟人打交道的工作,机器还替代不了,比如销售,市场。还比如一些创造性的工作,也需要人的参与。比如写作,文案,演绎等等。如果这些您都沾不上边,那么从现在起,好好工作,珍惜现在的工作机会。
另外,减少负债。留足储蓄,避免因为突然的工作变动,而让生活陷入窘迫。并时刻骑驴找马,测试自己的市场需求度,让自己尽量保持在就业市场中,如果经常能接到猎头的电话,说明您还很安全,如果简历投了上百份,一个面试电话都没接到,那么您可能真的很危险了。应该尽快自我改变,比如加紧学习,参加培训或者内部转岗。总之千万别觉得日子很安逸,风险正在悄悄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