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成为一种社会信仰的房子
【看中国2018年12月15日讯】一个人的生命节奏应该是怎么样的哪?老子在《道德经》第八章中说过相关问题“上善若水……;动,善时。……”。所谓“动,善时”,就是说水在不同的时期会改变自己,夏季的时候变成水,酷暑的时候变成水蒸气,秋季的时候可以变成雾气,冬季的时候变成冰,善于根据四季的变化而变化。
房子已经成为社会的一种信仰,无论说到任何事情的时候,总有人会想到,是不是又该买房了?这也难怪,房子背后有无穷的“奥妙”,不断推波助澜,只要你需要住处、避免睡在马路上,就得把它当成信仰。当然,普天下的丈母娘们也支持这种信仰。
以前说过,最终打破这种信仰的将是失业。信仰很美好,但当兜里的银子满足不了吃饭的时候,美好的信仰也只能无奈地放弃,今天要说的就是这件事。
根据新浪11月底的报道,“近期,中国就业研究所与智联招聘联合发布了2018年第三季度《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报告》。……从环比来看,2018年第三季度求职申请人数环比下降了24.37%,招聘需求人数环比下降了20.79%。从同比来看,招聘需求人数同比下降了27%,求职申请人数同比下降了9.86%。”
三季度招聘需求人数无论从同比还是环比来看都不乐观,下降了两成以上。
其实,这一问题不是从三季度开始的,二季度就开始显现。中国人民大学就业研究所和智联招聘在7月17日联合发布了2018年第二季度《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报告》称,二季度就业市场景气指数下降至1.88,低于去年同期的2.26,招聘需求人数同比减少了6.3%,而申请人数同比增加了12.4%。
二、三季度招聘需求人数同比下降6.3%、27%是最值得关注的数字。而新毕业的学生、企业解体导致的失业劳动力等,时时都在释放就业需求,这会对就业带来压力。即便考虑有一部分失业的农民工返乡(不知道是否计入统计局的失业数据中),这样的压力或也一样存在。
管理层正在保就业,这是非常适时的,符合市场的需求。但保就业不应该仅仅通过金融手段,企业即便有了金融支持但如果没有市场的需求做推动力,依旧无法增加就业。这是推动中美贸易战可以达成妥协的利好因素,甚至可能是核心因素。但如果无法有效改善企业所依托的市场,效果就很值得磋商。
上述的数据给人一悲一喜两条信息:
首先,今年以来汽车、服装、电子产品的销售数据都不太好,与就业走势是相匹配的。“金九银十”开始,房地产市场不断传来坏消息,也与就业市场的走势相吻合。一般商品房市场会不会随着未来就业市场的进一步走差(虽然管理者正在稳就业,但需求在居民部门高债务的压力下难以有效提振,继续走差可能是大概率的)而出现很大的变局?这是有可能的,终归吃饭比买房和房贷的还本付息更紧要吧。从个人的角度来看,很担心中国新年节日前后是一个重要的时间点。
房地产市场出现变局的另外一个含义是资本市场的流动性剧烈收缩,这就会严重影响资本市场,当然也包括股市。同时,失业问题本身就制约了人们的投资能力,这也是今天股市低迷的根源所在。
另外的一喜是什么呢?人躺在房子中等待升值或赚取租金,等着天上掉馅饼,当幻想破灭之后,也只能求职,让求职的队伍进一步扩大,企业的人工成本就会下行,那些活下来的企业的经营效益就可以提高。资本市场被剧烈紧缩之后,泡沫被挤出。在上述基本面改善、效益改善的情形下,资本市场就可出现活力。
刘公公说,冬天到了,春天还远吗?非常正确,也十分赞同,春夏秋冬四季的依次更替谁都无法阻挡,所以,需要乐观地看待未来。但我们还是需要韬光养晦,防止在冬天被冻死,终归,三九的时候才是最冷的节气,要挨得到春天才能“修成正果”。
在韬光养晦的时节,读读书,充实自己,是难得的机会。社会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机会,并没辜负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