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理应保持做人的气节和正念,不屈服于任何威胁、恐吓,即使失去这个皮囊,也要将真理播撒。(绘图:志清/看中国)
中华文化是神特意传给人的文化,称为神传文化;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是世界上唯一延续至今、从未中断过的文明。如今,中华文化在全球依然散发着璀璨的光芒。
有气节之人 受人尊重
在神传给人的做人理念中,气节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他源于天地之正气,靠人的信念来维系。几千年来,凭着正气与信念,无数仁人志士以此来砥砺自己的品格和节操,谱写了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的赞歌,在沧海横流中傲然屹立,使得我们的民族传承至今。
回溯历史,在礼崩乐坏开始的战国时代,当齐宣王想用武力征服天下,孟子曾劝他:“您想用武力征服天下,就好比‘缘木求鱼’,不但徒劳无功,反而会灾祸连连。只有仁者才能无敌于天下!”孟子倡导仁,在与诸侯王公交往一直都不卑不亢,表现出了高度的气节。当被问及为何有如此勇气和胆量,他说:“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义;吾何慊乎哉!”
南宋文天祥的《正气歌》:“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这一名言曾激励了多少有识之士,他们在人生选择的艰难时刻,维护了做人的尊严,而没丧失该有的气度。
汉朝使节苏武为了保持民族气节,在冰天雪地十九年,将生死度外,历尽艰辛,终于感动天地,须发皆白时,得以回归故里,成为千古传诵的佳话。
北宋的范仲淹,为官清廉,敢于犯颜直谏,虽屡遭贬谪,依然为民请命,忧国忧民之心始终不改。他在《岳阳楼记》中精辟的阐述了他的为官做人之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纵览古今,历朝历代都不乏风骨之人,他们永留青史,被后人怀念和景仰。从特定意义而言,卷帙浩繁的二十四史,就是一部气节与信念写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节义列传。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精忠报国的岳飞父子;写竹画竹的郑板桥……他们不仅是人中的翘楚,也是民族的脊梁、国家的砥柱,更是后人效仿的典范。
正气无存 人生耻辱
可是,当今时代,物欲横流,世风日下,太多的人丧失了正气与信念,沦作了利欲的奴隶,根本不知道自己是谁,善恶不分、黑白颠倒、认人为亲,哪有一点做人的气节?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文化遗产早已抛诸脑后,似乎一点痕迹都找不到了。只要谁谈传统与价值观,就大笑之,还振振有辞:现在都什么时代了,还说这些,真是老古董啊,落伍啦!太落伍啦!!殊不知,他们才是真正可笑、可悲之人,连自己的老祖宗都不认了,还配称炎黄子孙吗?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国粹,是中华儿女的立足之根,是中华民族生存之本、立国之基。那些只带来感官刺激、博人一笑的所谓文化,是在败坏人的思想,把人导向恶性,是让人走向毁灭的毒瘤 。
人一旦被变异思想支配,正气也就消磨了,余下的唯有私欲和贪念,什么事都以“我”为中心,他人的生命、社会的利益、民族的生存会消失殆尽。试想,一个人正气无存的人,哪还寻的着善心呢?为了那点可怜的蝇头小利,不惜尊严做他人的干儿子,像个哈巴狗样匍伏在他人脚下,摇尾乞怜,把自己的小辈叫大爷,人生的耻辱莫过于此!
在这样一种恶劣的环境中,我们理应保持做人的气节和正念,不屈服于任何威胁、恐吓,即使失去这个皮囊,也要将真理播撒,力图拯救处在危险边缘的人们,尽力将中华传统文化洪扬,并且要一直维护着人间正义,让更多的人成为了天护神佑的生命,让中华文化的精髓长存于世间,天地正气震撼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