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诸葛亮。(手绘插画:Winnie Wang/看中国)
诸葛亮《出师表》
【原文略】
【今译】臣亮进言:先帝开创的事业没到一半,就中途逝世了。现在天下一分为三,我们蜀国最困穷薄弱,这确是危急存亡的岁月啊。但是,侍卫的大臣在宫廷里不敢懈怠,忠于国事的将领不惜生命地对付外敌,这是追念先帝的特殊恩典,想要在陛下身上来报答啊。您实在应该广泛地听取意见,来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德政,增强有志之士的气概,不好随便地看轻自己。说话失去大义,便会堵塞群臣进谏的言路。宫廷里和丞相府的官员,都是一个整体。提升、惩戒、表扬、批评,标准不应该有差别。如果有做坏事、犯国法以及尽忠心、做好事的,应该交给各主管官员,评定对他们的赏罚,来显示陛下公平清明的政治,不应该偏袒和存有私心,使宫内宫外执法有别。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袆、董允等人,都是善良笃实的,志向和心思忠诚不二,所以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了陛下。愚臣以为宫里的事情,无论大小,都应当先跟他们商量,然后去实行。那就一定能够防止缺点,弥补漏洞,获得更大更多的成效。将军向宠,品德和行为都和善公允,对军事熟悉,从前试用过,先帝称赞他有才干,因此大家建议推举他担任中都督。愚臣认为军队里的事情,都要和他商量,使军队能够团结,才能好的和差的都安排得当。亲近有才德的大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兴隆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有才德的大臣,这是后汉衰败的原因。先帝健在的时候,每次跟我谈论到这些事,没有一次不对桓帝、灵帝的所作所为感到痛心和遗憾的啊。侍中、尚书、长史、参军,他们都是忠贞坦诚能够以死守节的大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王室的兴隆,就会很快到来。
我本来是一个普通老百姓,在南阳地方亲自耕田种地,只想在那动乱的年代勉强保全生命,不想让诸侯知道自己的声名。先帝不因为我卑贱粗野,承蒙他屈尊驾临,三次到草庐中访问我,向我询问当代的天下大事。我因此十分感激,就答应先帝出来奔走效劳。后来碰上军队失利,在失败的时候承担重任,在危急的关头接受任务,从那时到现在已经二十一年了。先皇帝了解我处世谨慎小心,所以在临终的时候把复兴汉朝的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早晚忧思叹息,深怕不能够把托付的事办好,有损于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五月带兵渡过泸水,深入到荒凉地带。现在南方已经平定,武器和装备都已经备足,就应该鼓舞和统率三军,进军北方平定中原。这才可以全部贡献我那平庸的才能,清除掉那些奸邪凶恶的丑类,复兴汉朝王室,迁回到原来的国都。这是我报答先帝,向陛下献忠心的份内职责。至于斟酌国事的轻重得失,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那是郭攸之、费袆、董允他们的责任。希望陛下责成我作好征讨曹魏、兴复汉朝这件大事;如果没有成效,就惩办我失职的罪过,以告先帝在天之灵。如果提不出足以使圣上发扬德行的忠言,那就责备郭攸之、费祎、董允的怠慢,以显示他们的过错。陛下也应当自己多加考虑,征询治理的好策略,审度采纳正直的意见,深深地追想先帝遗诏中说过的话。那我做臣子的就非常感恩戴德了。
现在就要远离主上,流着眼泪写下这篇表文。不知道我说的是否妥当?
【集评】
诸葛孔明不以文章自名,而开物成务之姿,综练名实之意,自见于言语。至《出师表》,简而直,尽而不肆,大哉言乎!与伊训、说命相表里。非秦汉以来,以事君为悦者所能至也!
(宋代苏轼《乐全先生文集叙》)
三国非无文章,独取武侯表者,以其发于至忠也。
(宋代真德秀《文章正宗》)
为文必在养气。气充于内而文溢于外,盖有不自知者,如诸葛孔明《前出师表》(即本文《出师表》)、胡澹庵《上高宗封事》,皆沛然从肺腑中流出,不期文而自文。谓非正气之所能发乎?
(明代归有光《文章指南》)
此文乃似刘子政《东汉奏议》,蔑有逮者(很少见到如此佳作))!
(清代姚鼐《古文辞类纂》)
立诚而后修辞。六艺散矣,赖此类文字,渊源不坠!
(清代李兆洛《骈体文钞》奏事类)
后主建兴五年,诸葛孔明率军北驻汉中,以图中原,临发,上此疏。大意只重亲贤远佞,而亲贤尤为远佞之本。故始以“开张圣听”起,末以“咨诹”、“察纳”收。篇中十三次引先帝,勤勤恳恳,皆极至诚之言,自是至文。
(清代吴楚材《古文观止》)
出屯汉中,以图中原,此番大事,固所难已。而后帝资禀昏懦,比昵嬖幸,关系不少,又难远离。计惟荐人自代。上匡主德,下昭平明。一片忠心,千古如见。其文笔之古茂,亦且突过西京。
(清代余诚《重订古文释义新编》)
伊尹频称先王,武乡频引先帝。其圣贤气象,兼骨肉恩情,似老家人出外,叮宁幼主人。言言声泪兼并,而一时外攘内顾,双管并下,于事则立行师,于情则立居守,平侧自见也。
(清代浦起龙《古文眉诠》)
并不着意为文,而语语咸自血性中流出!精忠之言,看似轻描淡写,而一种勤恳之意,溢诸言外。视郭忠武之自陈,尚觉郭言少激,而公文则纯是一脏热血也!
(近代林纾《古文辞类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