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业不良率持续上升,风险向金融机构集中。(图片来源:Adobe stock)
【看中国2020年5月3日讯】(看中国记者赵晓彤综合报导)为缓解中共病毒疫情对经济造成的冲击,中国央行持续释放流动性,银行业第一季度发放贷款幅度增加,不良贷款率也随之上升。评级机构和学者纷纷指出中国金融风险在上升。
中国银行业不良率持续上升
受疫情影响,今年一季度国有银行发放贷款大幅度增加,整个银行业新增人民币贷款逾7万亿。但银行不良贷款也随之上升。
近期,中国银行业陆续披露第一季营收情况。四大行之首,工商银行一季度营收出现同比负增长3.62%。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浙商银行、北京银行、贵阳银行、青岛农商行、苏州银行、张家港行等多家银行,均出现不良率不同程度的上升。
《华尔街日报》指出,中国的商业银行截至3月底已对人民币8,800亿元的贷款本息实施延期还款。
交通银行副行长郭莽表示,该行信用卡业务受疫情影响较大,一季度信用卡不良贷款金额达52亿元(人民币,下同),对银行整体资产质量冲击较大。
报导引述中国银保监会首席风险官肖远企表示,银行机构在第一季度处置不良贷款超4,500亿元(合636亿美元),同比增加810亿元。
肖远企预计第二季不良贷款还会继续上升。
金融风险开始集中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易纲发布论文指出,过去十多年来中国宏观杠杆率快速上升,金融资产风险向银行部门集中。
在疫情的冲击之下,银行业一季度贷款猛增,不良率随之升高;进入4月,有更多的企业失去订单而关闭工厂,员工失业而失去工作,潜在风险客户正在增加。这种趋势正在令风险在加速集中。
据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惠誉此前的分析报告指,中国金融体系坏账高达51万亿元人民币,中国银行的坏账率高达34%。
4月6日,全球评级机构标普指,疫情或令今年亚太区银行不良贷款增加6,000亿美元。中国银行业将占亚太区新增信贷成本和不良贷款最大部分,他预期今年中国大陆银行不良贷款率将上升2个百分点。
风险最后是谁买单?
在社会坏帐风险向银行业集中的趋势下,外界关注北京会采取何种措施。
近几年,中国银行业的暴雷事件越来越多,去年较为外界关注的包商银行暴雷事件,在近期出现了新的进展。
近日,《华尔街日报》报导,中国境内成立了一家新的银行,蒙商银行,该银行将接管包商银行在内蒙古自治区内的业务。中国央行指定徽商银行将承接包商银行在内蒙古自治区外的业务。
据中国央行网站发布信息显示,蒙商银行成立于4月30日,总部设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
2019年5月,中国银行业监管部门以出现严重信用风险为由,接管了包商银行。直到成立蒙商银行之前,在过去的一年里,监管部门一直在为该行寻找重组投资者。
由此可见,中小银行小规模暴雷,北京可以透过新成立的银行来吸纳风险资产。但疫情下,银行业风险整体上升,风险规模也在大幅扩大,北京未来的措施更加引发关注。
国际评级机构穆迪于3月30日发布报告,对六家中资银行下调评级为负面,分别为南京银行、宁波银行、苏州银行、深圳农商行、广州农商行和富邦华一银行。报告还指,中国银行业在疫情严重影响的地区和产业具有敞口,因此受到冲击。并将相关银行的展望调整为负面。
近期英国《金融时报》发文指出,分析师警告,中国地方政府财务恶化前景之显著,很可能引发社会动荡。而业内专家担忧的是,官方太擅长通过大量印钞来抵销坏债,导致的物价飞涨的恶果却要由14亿老百姓来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