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为何有十万多个姓氏?(图片来源:Adobe stock)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中姓氏文化更是源远流长。姓氏起源于上古伏羲时期,随着上古时期的八大姓氏不断演化,如今中国已经有11000多个姓氏,其中李、王、张、刘、陈是中国人口最多的五大姓氏。
我们的邻国,同在东亚的日本,古代就十分热衷学习中国的优秀文化。那么他们的姓氏是怎么由来的呢?
据《后汉书》记载,中国与日本的交往开始于东汉汉光武帝时期,当时的日本派使者来到中国。看到汉朝百姓安居乐业,国力也十分强盛,非常崇拜中国,对中国称臣纳贡。使者回国之后把讯息告知国王。日本国王下令派学者去学习中国的优秀文化和先进技术等一系列比他们优秀的东西。
这种局面到了唐朝更为疯狂。唐太宗时期,国泰民安,对外来的文化和宗教也是十分的包容。因此有许多的外国人来中国学习、做生意,甚至可以当官,许多人来到了中国都不愿意走,在此定居。其中日本则是派了许多学者来中国学习,很多东西甚至都是照搬,而中国的姓氏文化随之传到日本。
但是起初的日本不是每个人都有姓氏的,古代日本国民有等级之分,只有贵族才能有姓氏,而贵族姓氏只有源氏、平氏、藤原氏还有橘氏这几个,特别少。古代日本平民是没有姓氏的,只有名字,因此重名率就很高。
古代日本国民有等级之分,只有贵族才能有姓氏,平民是没有姓氏的,只有名字,因此重名率就很高。(图片来源:Adobe stock)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十九世纪60年代,日本受到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明治天王下令实行改革,全面学习西方文化,史称“明治维新”。其中有一项改革措施就是关于姓氏的,由于日本平民没有姓氏,容易重名,不易入户籍,因此要求每个日本国民都得有姓氏。
这下可难倒了一些日本社会底层百姓,由于文化程度不高,很难凭空造出一个姓氏。于是有人想到干脆用自己的地名为姓,住在河附近的就叫川口,住山旁边的就叫山口,住在井边的就叫井上。还有些平民以自己职业为姓的,比如养狗的就叫犬养,学习建筑的就叫宫本。
除了这些,日本还有国名姓、古姓、译音姓、氏姓、特别称谓姓、信仰姓、佳称姓、复姓、外来姓和其他(器物、用具、建造、天体、屋号、商业、抽象用语等)。
因此日本在明治维新后,由一个姓氏很少的国家转变为一个姓氏大国,姓氏有十万之多。所用姓氏千奇百怪,山本、大泽、池田、宫崎等,令人瞠目结舌。
依据维基百科的资料,因为日本人姓氏的可变性很高(因开创新家业、家族集团分支或收养关系等原因都可以改姓,这也是日本姓氏数目众多的主要原因)。所以日本姓氏的来源十分复杂,众说纷纭。
一般而言,日本的姓氏可以分为两类:自古就有的和从平民“苗字”必称义务令后创立的。从西元9至10世纪(平安时代)起,出现了新的称呼——“苗字”(苗是分支的意思)。由于社会的发展,原有的氏族分成若干个家族,这些家族一般以其职业、居住地、官职名或以其私有土地的地名的假名相称,这些称呼便成了“苗字”。“苗字”其实是一个家族从氏族本家分离出去后产生的新的姓氏。1871年的《姓尸不称令》颁布以后,氏、姓被废除,“苗字”成为唯一可用的姓氏。
最常见的姓氏有40多个,其中铃木、佐藤、田中、山本、渡边、高桥、小林、中村、伊藤、斋藤十大姓占总人口的10%,有1000多万。
日本最大的姓氏是佐藤,其来源一说是来源于藤原秀乡(即藤原家中担任过左卫门尉)的人的后裔。也有指可能是因为日本人普遍希望自己的家族兴旺,就像可以担任公家的藤原氏一样。相类似的是其他众多带有“藤”字的姓氏,寄讬了同样的期望。日本第二大的姓氏是铃木,和佐藤类似的,来源于古时候的武将的姓氏。
日本人的姓氏来源远较汉族姓氏来得复杂,其中大致可分为从地名、国名、氏名、物像、职业、名字、姓氏简略、转字、当字、佳字、信仰、外来、佛教、合字、赐姓、商号、皇族宫号、称谓、由两姓组合、公家、部民、神道、事件、商业、艺名、敬称、族名、武家、归化等,其中以地名姓占最多。山口、石川、中山、高桥、松坂、桥本、清水、伊东、中村、山本、田中、小林等皆为地名。
在日本,各地的姓氏分布是不一样的,这和其民族构成有一定的关系。例如在冲绳“与那岭”比较多,这是因为古时那里是琉球国的缘故,当地本来用汉姓的士族后裔用祖先的封地为“苗字”,平民就用自己所住的地名作为“苗字”。而北海道地方“金田一”比较多,这是因为那里是阿伊努族聚居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