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母亲一家书,解决人生三困境。(以下图片来源:Adobe stock)
人的一生多数都是磕磕碰碰的,满是挫折和不顺,应该怎样看待人生的困境?
一位明代的母亲郑淑云,在给儿子的书信《示子朔》中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示子朔》
阅儿信,谓一身备有三穷:
用世颇殷,乃穷于遇;
待人颇恕,乃穷于交;
反身颇严,乃穷于行。
昔司马子长云:
然虞卿非穷愁,亦不能著书以自见于后世。
是穷亦未尝无益于人,吾儿当以是自励也!
这封信大概的意思是:
看了孩子的来信,知道你的困惑,其实人的一生难免有三种困顿:第一种是有满腔做事的热情,却没有被别人赏识和使用;第二种是对人委曲求全,却没有深交的朋友;第三种是严格要求自己的德行,却处处碰壁。
以前司马迁曾经说过:如果虞卿不是穷愁潦倒,也不可能发愤著书,从而名传后世。
由此来看,困顿也不是对人没有好处。所以你要正视人生的困顿,自强自励,从困顿中走出来,走向另一片天地。
书信开头,郑淑云提到了人生的三种困顿。
【1】书信开头母亲提到了人生的三种困顿:
①用世颇殷,乃穷于遇
意思是拥有卓越的才华,却遇不到好的平台和机遇。
自古才命两相违,有才华却不一定有施展才华的机会。
但是无数的英杰都是在饱受困苦而不放弃之后才大放光彩的。
曾国藩的好友周腾虎曾经对曾国藩说:“自古成就大事的人,都是肯用心的人。”
②待人颇恕,乃穷于交
意思是以一颗诚挚宽厚的心待人,却没有交上值得交的好朋友。
人情阅尽见交难。毕竟人心隔肚皮,热心热肠换来冷淡冷漠,本也是常事。
曾国藩曾经有一次感叹道:“交情离合,有在情理,有不在情理。”
③反身颇严,乃穷于行
意思是对自己严格要求,时常反省,却无法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活着。
俗语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一棵树如果高于其他树木,那么就容易被风吹折;泥土堆高于河岸,就必定被水冲刷;一个人如果表现过于出众,那么必定会被人打压和排挤。
品行高洁的君子反而容易被庸人非议,所以君子固穷,往往生活得并不好。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2】“然虞卿非穷愁,亦不能著书以自见于后世云。”这是书信中间母亲引用了西汉司马迁(字子长)在《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中的一句话。
虞卿是战国时期一个个善于游说的有才之士,他脚穿草鞋,肩搭雨伞,远道而来游说赵王,当上了赵国的上卿。
虞卿分析事理,推测情势,为赵国出谋划策,非常周密巧妙,后来不忍心看着魏齐被人追杀,宁愿抛弃万户侯的爵位和卿相大印,与魏齐一起从小路逃走,最后离开赵国,在魏国大梁遭到困厄。
魏齐死后,虞卿更加不得意,就著书立说,采集《春秋》的史实,观察近代的世情,写了《节义》《称号》《揣摩》《政谋》共八篇,用来批评国家政治的成功与失败,世上流传,称为《虞氏春秋》。
所以司马迁评论说,如果虞卿不是穷愁潦倒,也不可能发愤著书,从而名传后世。
【3】书信最后母亲鼓励孩子,人生固然难免困顿,纵然多有不顺,但是上天为你关闭了一扇门,就会为你开一扇窗,在某一方面无法发展,却可以在另一方面得到补偿。
所以人生有幸,有不幸,但是人生绝不会是毫无意义的,努力总会有所得,穷且益坚,达人知命,苦心人,天不负!
不要因为一时的困顿就灰心丧气,斗志全无,更不能堕落放纵,毁了自己,也害了别人!
●感悟
由这封书信,不难看出中国古代母亲的伟大之处,她们谨守妇道,就算经过风雨历练,看尽人生百态,却不狭隘不灰暗,不偏激不极端,而是昂扬向上,大气爽朗,依然饱含仁慈宽厚的生命之爱。
字里行间也流露出对孩子,以及生命的热爱,更能用她的爱,给孩子指出更广阔的天地,给孩子一个强大健康的心态,给孩子一个坚强端正的人生。
这样的观念,在今天看来,依然放诸四海皆准,不得不令人佩服古代女性不输给男性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