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央行旗下杂志刊登前行长周小川的文章。(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0年8月4日讯】(看中国记者李正鑫综合报导)中国央行旗下杂志刊登前行长周小川的文章,称明天系等资本系是“野蛮扩张”。8月3日,官媒报道称明天系209家空壳公司套取包商银行1,560亿人民币。
中国央行旗下的《中国金融》杂志8月1日刊登前行长周小川的文章,在这篇题为《周小川:公司治理与金融稳定》的文章,周小川表示,公司治理作为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仍需加强,中国在金融机构监管特别是银行监管上,在巴塞尔III方面执行力度还不够。
周小川表示,最早是规模较大的私营企业出现问题,如明天系、华信系、安邦系等,随后一些金融机构,如包商银行、恒丰银行、锦州银行等也暴露出问题。还有一些正在自救之中,如海航集团等。
周小川称,“仔细分析这种‘野蛮扩张’,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高杠杆。高杠杆的首要原因是靠向金融机构借款、靠发债等来加杠杆,很多还是利用自己控制的金融机构进行关联交易”;“虚假资本金再加上放大的杠杆,一些机构的扩张很快就是天文数字了。”
而在这些问题企业集团野蛮扩张过程中,也暴露了中国金融监管部门对于公司治理监管不足。
周小川强调,就金融机构监管,特别是银行监管来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巴塞尔III明确提出了资本质量、净稳定融资比例(NFSR)、杠杆率等概念及其监管尺度。但中国在这方面执行力度还不够:
第一,资本质量存在重大的问题;第二,融资特别是一些中小型金融机构,净稳定融资比例显然有很大问题,其资产负债表的负债方大量依靠短期不稳定的融资,或者说相关联的杠杆率过高。并且,对于一些实体经济公司如华信集团、明天系公司,在其高速膨胀过程中也存在监管不足的问题,但应该由谁监管,没人能答上来,最后变成了无人监管。
据中国官媒《证券时报》8月3日报道,明天系209家空壳公司套取1,560亿(人民币,下同),全部成为包商银行的不良贷款,包商银行信用风险的惨痛教训,再次凸显完善中小银行公司治理的重要性。
2019年5月24日,包商银行因出现严重信用风险被中国央行、银保监会联合接管,作为中国金融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此事受到广泛关注。
2019年5月29日,上海报业集团旗下的《财联社》发表题为《监管人士:部分农商行、城商行处于技术型破产边缘》的报道。报道引述金融监管人士的消息称,中国部分农村及城市商业银行,因面临严重的信用风险,处于技术破产的边缘。这类金融机构恐将按照市场化原则清退。
消息引发外界关注,但报道很快遭到官方的封锁,《财联社》的报道已经被删除,其它转载的媒体也将报道撤下。但从谷歌(Google)上仍能搜索到《财联社》报道的网页快照。
包商银行信用风险事件可以追溯到2005年,明天系案件专案组介入后发现自2005年以来大股东占款竟累计高达1,500亿元,每年利息甚至多达百亿元,长期无法还本付息,资不抵债情况严重。
2020年4月30日,蒙商银行正式成立开业。同日接管组发布公告将包商银行相关业务资产于负债分别转让至蒙商银行与徽商银行;接管组根据相关条例促成存款保险基金由蒙商银行与徽商银行进行承接,从而保持金融业务不间断连续运行。
包商银行如此收到外界关注,主要是因其是明天系旗下重要金融机构。而明天系曾一度号称控制三万亿资产,在鼎盛时期先后介入了44家金融机构,其中控股23家,参股21家。
明天系掌门人肖建华被指是中共权贵家族的“白手套”,背后涉及曾庆红、贾庆林、刘云山、杨晶等家族,其中最广为人知的案例,就是肖涉嫌协助中共前政治局常委曾庆红之子曾伟,以30多亿元,鲸吞资产达738亿元的山东第一大企业鲁能集团。据传肖建华有句口头禅:“每个人都有价码,北京每个太子党都有价码。”
肖建华上一次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是在2017年1月,北京当局派人从他居住了数月、位于香港中环的四季酒店将他带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