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山行旅”局部图
对艺术史学者来说,故宫三宝理应是从1950年代起就被誉为“镇院三宝”的范宽“溪山行旅”、郭熙“早春图”、李唐“万壑松风”。然而,“溪山行旅”图又被称作“中国画的蒙娜丽莎”,因为此画如同达文西的蒙娜丽莎般,暗藏着神奇密码。千年来无人探掘,直至1958年8月5日,一名技工牛性群惊觉画中有字,遂告知故宫副院长李霖灿,这才顺利破解了藏在“溪山行旅”中的密码。
提到故宫三大珍宝,大家几乎都会毫不考虑,嘴里就会蹦出翠玉白菜、肉形石、毛公鼎。三者相比之下,毛公鼎虽然没有前两者来得出名,但它却是三者中唯一被列为国宝的古物,至于翠玉白菜与肉形石的文资级别仅达重要古物。
针对未达国宝级别,却成为万人的心头好,多少让人感到奇怪。
翠玉白菜
(看中国摄影图:乙欣)
毛公鼎(看中国摄影图:静容)
对此,故宫副研究员何炎泉表示,翠玉白菜因耆老那志良为它赋予了瑾妃的爱情故事后开始走红;至于肉形石与毛公鼎,推测是2010年起的陆客时代所形成的,因为当时的导游总会以“酸菜白肉锅”来形容翠玉白菜、肉形石、毛公鼎这三物,因此才会逐渐诞生新一代的故宫三宝。
不过,就算“酸菜白肉锅”如何受到社会大众的喜爱、吹捧,但对艺术史学者而言,真正的故宫三宝却是北宋的三件山水画,也就是文章一开始所提及的“溪山行旅”、“早春图”与“万壑松风”。艺术史学者总是在讲座与文章中,将这三宝并列为艺术史断代分析之佐证,学界自然而然就存在着“镇院三宝”之说,而这三幅画除了享有“镇院三宝”之美誉外,亦于2012年3月由文化部核定公告为国宝级的古物。
范宽“溪山行旅”
根据故宫考证,1937年,已经转型为博物馆的故宫,在南京举办的第二次全国美术展览会上,首次同时展出了这三幅画,但这三幅画的初次合体展出并未受到过多的关注。不过,1961年故宫首次远赴美国展出珍宝期间,“故宫三宝”之美名却隐然成形。据悉,著名的艺术史者班宗华(Richard Barnhart)还因为观赏了“溪山行旅”,遂决定放弃继续作画而改为学者身分。
郭熙“早春图”
看来,身为宋代山水画坛的三大名家范宽、郭熙、李唐,拥有吸取粉丝的强大能力,因为他们广大的粉丝可不仅仅限于皇亲贵族、文人雅士,还能跨越国籍、族群、语言等藩篱,博得外国人的青睐。此外,他们三人展现的笔墨技法、山水造境的意趣,自然是广为后人援引,是众画家学习取法的重要典范。
李唐“万壑松风”(以上图片来源皆为维基百科)
针对学者版的故宫三宝,故宫副研究员何炎泉表示,此三幅画是北宋“巨碑式”山水画之典范,画家所追求的真实感,并非模仿现实的真实感,而是通过静观、体悟自然,重新组织、凝聚成的理想山水。在这一方面,中国可是早于西方500多年。
针对跟达文西的蒙娜丽莎同样暗藏密码的“溪山行旅”图,何炎泉表示,范宽将自己的签名,巧妙地藏身于驴队后方的树隙中,千年来都没有被发现,直至1958年8月5日,技工牛性群发现了画中居然有字,在找来故宫副院长李霖灿一同观察后,两人共同发现了“范宽”两字名款的位置,破解此画之密码。
看到这里,有没有勾起您想一睹千年巨画的千年奥秘呢?别急,故宫北部院区(202,204,206陈列室)7日起举办“镇院国宝—范宽・郭熙・李唐”特展至11月16日,您若有空闲,即可前往观赏。虽然目前仍处疫情期间,却已有不少民众亲赴故宫参观。
此次展览的一大特色在于,鉴于这三件近千年的国宝有许多细节不容易观看,故宫特地另辟一展区,借由影片或装置为民众详细地介绍画中细节,以局部放大的图画来让民众惊叹连连。
展览还有另一大特色,那就是民间版的故宫三宝(翠玉白菜、肉形石、毛公鼎)亦正在故宫北院展出,但翠玉白菜将于11日移展。在此之前,学者版与民间版的故宫三宝首度六宝共同亮相较劲,相信观众应该会好好把握机会,亲睹故宫六宝之容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