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远的《对月图》,描写李白“月下独酌”诗意。(图片来源:公有领域)
中国古代的诗歌,经历了一个不断演变和完善的过程,而律诗是到了唐代,才开始兴盛起来。律诗区别于古体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讲究平仄、对仗、押韵。律诗属于近体诗的一种,一般为八句(排律不受此限),律诗可以分为七言律诗和五言律诗,无论是哪一种,都讲究中间四句一般要两两相对。这种讲究平仄、对仗、押韵的诗体,读起来声调铿锵,更富有音乐的美感,故而在唐代以后,极为流行。然而,“诗仙”李白,却写了一首极其不讲究格律的唐诗,却也成了流传千古的不朽之作。这首诗,就是《夜泊牛渚怀古》: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因为《夜泊牛渚怀古》全篇不对仗,有的读者认为这首诗并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律诗,只能算是古体诗。然而,在《唐诗三百首》中,却毫不犹豫地将这首《夜泊牛渚怀古》,列到了“五言律诗”的行列中。
为什么李白这首不对仗的五言律诗,能成为一首经典的千古佳作?难道仅仅因为他是“诗仙”李白?其实,这首诗的意境非常有韵味。
牛渚,是一座山的名字,位于今天的安徽当涂县西北,其北部为采石矶,突出江中,与北岸的横江浦隔江对恃,形势险要,是舟行险地。怀古,其实并非仅仅是怀古,还有一层意思是以古喻今。李白在《夜泊牛渚怀古》这样的题目之下,还写了一个小注:此地即谢尚闻袁宏咏史处。
据《晋书》中的《谢尚传》、《袁宏传》记载,谢尚,字仁祖,曾多次为将军;袁宏,字彦伯,有逸才,曾作《咏史》诗。谢尚镇守牛渚的时候,在一个月夜,与部下乘舟游江,听见有人在江上吟咏,“声既清朗,辞又藻拔”,便将此人邀请到自己的船上,两人谈论到天亮。这个吟咏的人,就是袁宏。因为谢尚的举荐,袁宏“自此名誉日茂”。
李白的这首怀古诗,其实是在感叹自己的怀才不遇,没有碰上像谢尚那样的知音。李白还有一首《劳劳亭歌》,也提到了这一个典故,“昔闻牛渚吟五章,今来何谢袁家郎”。清江月夜,空灵缥缈,在这样的处境中,李白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的落魄无着,抱负不能施展,于是就写下了这首千古佳作,他将天、江、月、舟、古人、今人,溶于一首诗中,江天空阔,古人已去,今人空叹。
全诗不加雕饰,行文流畅自然,虽没有对仗,却音韵铿锵,余味不尽,成了不讲究格律的经典律诗。就像《红楼梦》中,林黛玉教香菱写诗时,说的那番话一样:“……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幅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