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时出现的郎窑红、豇豆红、胭脂红、珊瑚红、茶叶末等数十种新釉色。图为清康熙珐琅彩粉红地番莲碗。
满清入关以后,经顺治、康熙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雍正帝肃整吏治,乾隆帝繁荣经济,出现了“康雍乾盛世”,中国传统工艺美术达到又一高潮。
清康熙珐琅彩红地牡丹浅碗。
清康熙珐琅彩红地菊花碗。
陶瓷工艺
清代瓷器以景德镇为生产中心,技术上讲究精工细作,不惜工本,品种繁多,在康熙、雍正、乾隆三代达到顶峰。
清代的景德镇瓷器,不仅保留了明代的工艺和品种,而且还有许多发明创造。清代的青花瓷的色彩呈宝石蓝,比明代的更鲜艳纯净,别具风格。粉彩和珐琅彩瓷器为清代独有,均始于康熙、成于雍正而盛于乾隆。粉彩是将玻璃白调入彩料,呈不透明色,柔媚鲜艳。珐琅彩是将珐琅料绘在瓷胎上,烘烧而成,其瓷胎是由景德镇窑烧成后,运抵北京,交造办处的珐琅作彩绘烧制。清代的单色釉瓷,品种繁多,如康熙时出现的郎窑红、豇豆红、胭脂红、珊瑚红、茶叶末等数十种新釉色,色彩丰富艳美,前所未有。
嘉庆以后,景德镇窑转入低潮,且每况愈下,康、雍、乾三朝瓷器的盛况,一去不返。
清康熙珐琅彩黄地菊花浅碗。
纺织工艺
缂丝在明代已有,在织造时,各色纬丝(竖丝)仅于图案花纹需要处与经丝(横丝)交织,故纬丝不贯穿全幅,而经丝则纵贯织品,被称为“通经断纬”,给人以雕琢缕刻的效果。清代缂丝生产的数量之多,前所未有,除有大量实用品外,还有大量以佛像、书画和诗文等为题材的上等制品。其中以乾隆时期的缂丝最为丰富和精美,用丝细匀、精巧牢固、紧密整齐、题材丰富,多为精品之作,有的整幅画面使用色丝多达三十余种,构图饱满,画面精美,是缂丝艺术中的无价之宝。
清代是苏绣的全盛时期,以“精细雅洁”而闻名。清代皇室专用的大量刺绣品,几乎全部出于苏绣艺人之手。湘绣在清代时成为长沙城乡的主要手工艺,繁荣昌盛,图案多借鉴于中国传统绘画,所绣多为山水、人物、花鸟、翎毛、走兽,生动逼真。蜀绣在清朝也得到空前发展,除日常所用的绣品外,还生产各种如同绘画的作品。清朝乾隆年间,广州设立绣行,粤绣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清代粤绣构图饱满、繁而不乱、用色明快、对比强烈、讲究装饰效果,华丽夺目。
清乾隆玉鹰熊双连瓶。
玉器工艺
乾隆时期平定回疆,打通了和田玉内运的路途,新疆年贡质地精良的玉材四千余斤,促进了玉器工艺迅速发展,出现了中国古代玉器史上最为昌盛的时代。
清代重白玉,尤尚羊脂白玉,黄玉极少,也受到珍爱。清代宫廷用玉做工严谨,一丝不苟,器形规整,图案繁密。民间用玉以两江(江南和江西)地区产品最多也最精。清朝最负盛名的碾玉中心是苏州,其所产玉器精致秀媚,内廷玉匠也多来自该地。扬州玉作发展也很快,大有后来居上之势,其玉作豪放劲健,特别善于碾琢几千斤甚至上万斤重的特大件玉器,清代玉器的用途比明代更加广泛,如:陈设、器皿、佩饰、祭器、偶像、文玩、用具、镶嵌等等,品类齐全。具有阿拉伯风格的莫卧儿王朝玉器,在乾隆中、晚期时已大量进入内廷,得到乾隆的喜爱,被称为痕都斯坦玉器,其风格波及北京、苏州、扬州等玉肆(作坊)。
道光、咸丰间,战端又起,内忧外患,国家经济严重受挫,新疆玉贡完全停止,宫廷玉器日渐衰落,有时甚至停止碾制。从此之后,清代玉作就再也没有振作起来了。
清宫于康熙三十五年成立了皇家玻璃厂,初期从广州召募玻璃匠进内廷烧造玻璃器,雍正以后,以博山县吹玻璃匠取代广州匠人。乾隆初年,欧洲传教士进入宫廷烧造玻璃器,完成了圆明园西洋楼吊灯等巨大工程。清代民间玻璃产于颜神镇,和广州、苏州等地,行销全国。道光年间,玻璃烧造技术下降,从咸丰起宫廷仅制素玻璃器,一九一一年随清亡而告终。
清乾隆玻璃胎画珐琅金地花卉纹鼻烟壶。(以上图片来源皆为国立故宫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