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过量易伤身,逢年过节莫贪杯。(图片来源:Adobe Stock)
大七实习那年,尾牙是在急诊室度过的。半夜十一点起,整个急诊室变得很不宁静,救护车传来阵阵喔咿喔咿的呼救声,夹杂着病患的哀嚎声以及医护人员急促的脚步声,大伙开始了急诊室的夜生活。放眼望去,全是酒醉肇事、车祸伤患。约莫凌晨十二点,我被分配到一名醉汉,被玻璃割伤,满脸鲜血、体无完肤,于是赶紧清理伤口、消毒以及缝合,由于脸部必须用细针、细线,格外伤神。醉汉一直等到缝合完毕才清醒,那时已是清晨四点,细数一整夜的成果,不多不少,刚好六十针。直到今天,每逢年节的急诊室,听说还是不断地上演着同样的戏码。
元代医家忽思慧《饮膳正要》指出:“酒味苦甘辛,大热有毒,少饮为佳,多饮伤形损寿,易人本性,其毒甚也。醉饮过度,丧生之源。”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说:“过饮不节,杀人顷刻。”都是提醒人们,饮酒过多有致病和丧命的危险。
依中医角度来看,凡酒都含有“湿”性,浓度高的烈酒又同时兼具有“热”性,至于低浓度的啤酒则是偏寒。由于酒的特殊属性,长期饮用当然会改变人体的体质,其中最容易受损的脏腑,就是脾胃和肝脏。
中医古籍《兰室秘藏》记载的葛花解酲汤,便是最常用来治疗酒后伤身的名方,主治嗜酒中虚,“湿伤脾胃”,症见眩晕呕吐、胸膈痞闷、食少体倦、小便不利。若是又含有热的特性,即成“肝经湿热”,患者会身热、口干口苦、胸口烦闷、恶心呕吐、食后腹胀、嗳气,或胁下胀满疼痛、大便或秘或溏、小便深黄色,甚至眼睛、身体出现黄疸;此时应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来清热利湿。
长期饮酒容易伤脾胃和肝脏。(图片来源:Adobe Stock)
再者,中医认为肝肾同源,当肝脏受损到一定程度时,可能累及于肾,这就形成了“肝肾阴虚”,患者常是面色晦暗、形体消瘦、精神萎靡,并有腰酸背痛、腹部膨胀、午后低热、口干咽燥、小便短赤、大便干结,有时会流鼻血、牙龈出血;此时应以六味地黄丸或一贯煎合膈下逐瘀汤加减来滋养肝肾、活血利水,长期调理。
最后,要提醒喜欢饮酒作乐的人,最容易被吸收的酒精成分约在百分之廿左右,也就是说像绍兴、花雕或米酒等酒类,吸收很快而且很容易醉。另外,若空腹喝酒,酒精的吸收更快,几乎百分之百吸收,因此最容易醉酒,同时伤肝,应该避免。过年期间,旅游外宿若服用镇定剂、安眠药,以及痛风、糖尿病、怀孕者,都不宜喝酒。而且,酒后不宜开车、吹风、洗冷水。唯有坚持不贪杯、不拚酒,小酌慢饮的方式,才不会“喝酒误大事”而发生意外,也才能拥有真正的健康。
作者为中国医药大学副教授、台湾台中市叶慧昌中医诊所院长,本文经作者授权刊载,转载本文请取得作者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