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监管机构之一的金融管理局。(图片来源:香港政府新闻处)
【看中国2023年1月9日讯】这个时势,什么事情都可以跟国安拉上关系。低三下四的骗徒冒认是国安警察,已经不是新闻。
最近见到有人在网上撰文,指香港的金管局、积金局若然不照单全收中资信贷评级机构的报告,也会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国际资本市场的操作由来已久,为何过去大家一直相安无事,偏偏现在才会是国家安全?难道这些中资知道一些我们不知道的事?又或者,有人见国安是一个好使好用万试万灵的理由,只要照出这柄尚方宝剑,就可以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信贷评级这回事,有人觉得只是数字游戏;的确在过去亦一直有人质疑,信贷评级的公正性。毕竟信贷评级的费用,由发债一方支付;但同样理由,亦可以延伸到其他行业如审计核数。
西方社会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其中一个重要元素,就是对专业的信任。像法律、审计甚至信贷评级的专业,除了为出资付费的一方提供服务,其实同时也是对公众利益问责。
当然国际律师、会计师事务所,信贷评级机构等,过去一样有爆出丑闻。我也不会天真到以为,西方社会的一切事物都无懈可击;绝对不是。但至少人家有传媒和言论自由的监察,有独立的司法制度把关,在互相制衡之下,社会虽未至于尽善尽美,但最低限度,这是金融市场秩序必须要的先决条件。
最近,中资信贷评级机构以及香港投资基金公会,借传媒向金管局施压,指在目前的环境,香港的监管机构应改变行之有效的原则,破例去接纳由中资信贷评级机构,让银行可以买入更多中资企业发行的债券。另外,这些中资评级机构又说,因为市场向来被国际三间主要的评级机构主导,所以只要是香港的监管机构能网开一面,他们就可以在市场上抢占一席位。
假如将以上这个论点,与之前提到网络文章打手的讲法一并来看,不难发现目前香港仿佛打着国安的旗帜,再不合理的事,也可以说得头头是道。
难道得到香港监管机构的认可,中资信贷评级机构就可以得到市场接纳?过去几年,当内房企业纷纷出现贷款危机的时候,中资信贷评级机构对这些企业的评级,往往高于国际信贷评级机构所作的评级。为什么有这样的现象?难道是因为外国评级机构不懂国情吗?事实证明,大陆内房企业的确是过份杠杆,这也是“三条红线”政策背后的理由之一。难道这些中资信贷评级机构认为,假如没有“三条红线”中资内房企业的财政就没有问题?
绝大多数情况下,竞争是好的;但信贷评级机构的市场,又是否真的缺乏竞争呢?虽然现在国际市场主要只有三大,但已经有经济学研究指出,这个市场的竞争还是充分的。
更重要是,如果想获取得到国际资本,就要配合国际的常规。“但规矩是人定的;现在我们就是要定规矩!”我知道很多人是这样想,但我更想提醒大家,守不守规矩,何尝不是人的决定?大众都愿意遵守的规矩,除了是违规有后果,背后亦必须有一定的合理性。不合理的规矩,不论是太紧抑或太松,最终都会有不好的后果。国际资本市场的秩序,若然背后没有一定的合理性,也不会发展到今日般的处境。
所以,中资信贷评级机构正当的做法,应该是先争取市场共识和认同,而不是要监管机构将整个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和声誉,押注在这几间公司上面。再讲,监管机构的职责是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健,而这一点也算是国家安全的一个重要环节。竟然有人可以用国家安全为理由,要监管机构容易银行和基金改变行之有效的制度,接受更高风险的安排,买入更多高风险的中国债券,这真是荒天下之大谬;但这也说明了,在这个山高皇帝远的城市,还是有很多人“执着鸡毛当令箭”,有人假传圣旨,有人浑水摸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