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2023年1月11日讯】去年有一段时间,有个老板经常给我打电话。有一天深夜,五十多岁的他突然跟雷军开发布会似的,给我痛诉革命家史。
他是福建一个农村长大的孩子,像很多福建人一样,十几岁时就跟着同村出去闯世界。
闽南语歌有个主旋律:老子一定会成功!
“老子一定会成功”,是刻在他骨子里的基因。他们村很多人做建筑承包。他开始也跟着老乡一起干,后来自己接点小工程,做小包工头。因为脑子聪明,二十多岁时,他就挣了上千万。
当时,他身边很多老乡赚钱后就急流勇退了。但他有更高的目标,总觉得还能做得更大。
他挣的所有钱,后来都在一个公路项目上赔进去了,还倒欠了一屁股债。在老乡们的帮助下,他熬了好几年时间,还清了债务。东山再起后,做得比以前更大了。到了十几年前,他的资产比之前翻了几番。
那会儿房地产很热,他决定干房地产,拍了一块地。但一年后,房价骤降,土地价值缩水了30%。他果断决定损失几千万,离场。这一把,把之前十几年的积累又亏回去了。好在他还很年轻,又熬了几年,缓过来了。又比之前做得更大了,他的公司甚至上市了。
到了2022年,五十多岁的他又一次成为了“负翁”:把之前的财富积累,再一次还回去了。
马斯克曾把创业形容为“一边嚼着碎玻璃一边凝视深渊”的残酷过程。俞敏洪也说,人生就是一个痛苦接着一个痛苦。你现在觉得苦,熬过去就好了。
回头看看,都是序章。
1
有一个朋友,一次坐网约车的时候,发现司机的做派不一般。暖气开得很足,香氛让人舒服,车里的摆件看起来也不便宜。一问才知道,他之前是一个租车公司的老板,涉外的那种。
2018年生意很好,公司也不断扩张。但疫情一来,生意就走下坡路了。2020年1月25日他接了一个送机的订单,那是他的最后一单生意。之后公司就关了,房子卖了,还欠150万外债。
司机讲起过往,情绪有点低落。读者临下车前,想起了海明威在回忆录《不固定的圣节》里面的一句话:这个世界上最让人觉得不公道的,就是生命在春天来临之前莫名的夭折了。
下车的时候,他跟师傅说,春天就要来了,再坚持一下,不管怎样,还有人在家里等你呀。
1940年,世界笼罩在战争的阴影中,大家都在熬着。《共和党人晚报》最后一期的社论中,请加缪来给读者送祝福。他说,今年我不会祝你幸福,因为你的身体和精神正在经历重创,但需要你保持必要的力量和清醒,去努力维持自己的宁静与尊严:不要等待着他人从头至尾地构建你的命运。
心里的火永远不要灭,哪怕别人只能看到烟。
2
1980年5月1日,《中国青年》杂志刊登“潘晓”的读者来信,题目是:人生的路呵,怎么越走越窄。
这位23岁的年轻人,述说了自己是怎么满怀憧憬走向社会,又是如何屡遭打击。信件刊登出来后,引发了全国年轻人的大讨论,编辑部收到6万封年轻人的来信,讨论持续了半年。
年轻人们抒发苦闷心情,却并不悲观,这次表面上的“精神危机”反而激发了社会情绪的昂扬。很多人认为,正是“潘晓讨论”敲开了1980年代的大门,挑开了社会问题,但又为一代青年精英的形成,打下了基础。那些参与讨论的年轻人,很快就投入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去了。
笔者的好友说,只有对生活还有希望的人,才会发言,才会讨论。那些真正绝望的人,比如日本的平成废柴,早就集体躺平了。之所以要提到“潘晓讨论”,是因为最近注意到,42年后的今天,相同的话题又出现了。
最近,有一部视频短片在微博走红,叫《熬过,更懂成长》。片中的4位年轻人,发出了一个时代之问:努力真的有用吗?
这个问题与42年前潘晓的问题背后,是年轻人面对人生道路的困惑始终存在。时代和年轻人,又走到了十字路口。短片是白象拍的,熬了20年汤的白象,想把花20年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传授给年轻人:熬。
熬的本质,是用物理手段达成化学反应,是以长时间加热的方式,让蛋白质水解成大量氨基酸,让多糖水解成小分子糖类,让胶原蛋白水解成小片段,让汤变得浓稠。材料、火候、时间,决定了汤的品质。但最考验的,是熬汤人的耐心。
二十年来,白象这家国内本土企业就是在一个高烈度竞争、外资巨头林立的行业,趟出了独属于自己的一条路。说白了,白象就是要和眼下“躺平”的思想苗头说不,激励年轻人。
当代人其实就是在不断的崩解和重生、麻烦和痛苦、模棱两可和矛盾之中,找到自己的世界和自我。《熬过,更懂成长》这部短片里,4个年轻人的人生,境遇各有不同,但都在无人注意的角落埋头苦干后,在“熬”的过程中体会到了人生百味,最终都实现了自己的阶段性目标。
去年年初,朋友老王过来找我聊天。她曾经是上市公司做高管。有一天老板决定进行裁员,给她部门下了一个裁员指标。老王拖了一个月不愿执行。
老板生气了,说你下不了决心,我帮你下,你们部门做个述职会,每个人讲五分钟,我来决定裁谁。后来,老板当场裁掉一个男生。老王不开心,带着整个部门,去吃饭KTV,欢送这位同事。就在他们在KTV唱歌的时候,一个PDF文件流出,行业最大的灰犀牛事件发生了。第二周,老王的整个部门,都上了裁员名单。老王讲着讲着,突然很黯淡地说:时代的一粒灰,怎么就落在了我头上……
这已经是一年前的事了,老王后来也就颓了一小段时间。很快,她决定创业,从一个共享办公的工位开始做起来,到年底再见她时,她已经找到了新方向。
3
文章开头的那个福建老板,回家休息了一段时间。他曾经不无懊恼地说,这两年他如果什么都不做,躺平、啥事也不做,状况也要比现在要好。但他没休息多久,又回去工作了。前不久,政策有了松动,他给我打电话说,出差比以往更多了。他已经五十多岁了。
美国有首歌叫《答案在风中飘扬》,开头是这么唱的:一个男人要走过多少条路,才能被称为一个男人。
我不知道未来一年,迎接老王、福建老板、还有我们读者的,会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