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给孩子留下万贯家财,不如帮助孩子从小养成好习惯。(图片来源:Adobe Stock)
作为家长,我们需要铭记:与其为孩子留下万贯家财,不如帮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
曾听到过这样一则故事:
有三位父亲经常到庙里为儿子祈福,天长日久感动了菩萨。菩萨允许他们从众多的宝物中每人挑一样,送给自己的儿子。
第一位父亲挑了一只镶嵌着宝石的银碗,第二位父亲挑了一辆包满黄金的马车,第三位父亲挑了一付铁铸的弓箭。
结果:得了银碗的儿子每天热衷于吃喝;得了金马车的儿子喜欢在街市上招摇;得了弓箭的儿子整天在山间狩猎。
多年后,三位父亲去世。
爱吃喝的儿子坐吃山空,把碗上的宝石抠下来变卖,最后不得不手端银碗讨饭吃;
爱招摇的儿子每天从金马车上剥点金子,换回粮食辛苦度日;
会打猎的儿子练就了一身狩猎好功夫,经常扛着猎物回来,一家人有吃有穿。
这个民间故事的寓意是朴素而深刻的:
作为父母,如果我们留给孩子的只是一些消耗性的财富,是不可靠的;只有给孩子留下一些生产性、创造性的财富,才是真正对他们负责。那么父母应该帮助孩子养成哪些好的习惯呢?
1、做事有计划
做事有计划的人才会赢得信任,不至于临时抱佛脚。
有些孩子每次考试前就一团乱麻,做作业时三心二意,早晨起床上学常常找不到袜子,零用钱花不到月底就一分不剩……当孩子有这方面的坏毛病时,父母一定要教会他懂得计划的重要性。
不妨让孩子在睡前梳理好第二天的日程,让孩子抄在便利贴上方便执行。
养成这个好习惯,孩子绝对终生受益!
2、讲道理,善待他人
每个人都愿意面对一张微笑的脸。
微笑待人的人,总是真诚友善、宽容大度,他们走到哪里都会受人欢迎。
父母应当教会孩子讲礼貌,比如日常生活里常说“你好”、“谢谢”、“对不起”,请求他人帮忙时多用“麻烦你帮我……好吗?”的句式,平时多关心他人。
长久以往,孩子会收获到比礼貌更有意义的人生财富。
3、自己的事自己做
请让孩子养成“自己的事自己做”的好习惯。在孩子学会自理之前,父母要做的是放手。特别在孩子进入小学后,起床问题,叠被子,整理房间,收拾书包等这些事情就不要再为孩子包办了。
有很多家长怕把事情交给孩子做的话,孩子会搞砸,可是谁第一次做事不是迷迷糊糊的呢?
所以,多给孩子一些尝试的机会,慢慢地,你会发现孩子的能力超乎你的想像!
多给孩子一些尝试的机会。(图片来源:Adobe Stock)
4、别人的东西不能拿
帮孩子建立物权意识,区分自我和他人的界限。告诉孩子:“自己的东西可以自己支配,可是别人的东西不能拿。如果想要拿别人的东西,一定要征求别人的同意,不能偷偷拿,也不能明着抢。”
有的孩子会偷偷拿大人的钱去买东西,看到其他同学的玩具,孩子可能会“顺手”拿回家。这正是孩子没有物权意识造成的,爸爸妈妈要帮助孩子承担责任。
5、遵守时间
合理的生活安排、规律的作息可以增强孩子的秩序感,树立时间观念,提高做事效率。
但让孩子学会守时,并不是件容易的事。父母以身作则的同时,可以尝试把主动权交到孩子手里:“10分钟后就关掉电视去做作业”、“再睡20分钟就得起床了”。慢慢地,孩子也不会为了偷懒找各种借口。
6、保持一颗谦虚的心
学会发现别人的优点,向他们学习。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我们应该从别人的闪光点中想想,自己是不是也能这么做?”这个时候,保持一颗谦虚的心是极有必要的。
7、在错误中反思自己
孩子在生活中做错事,在学习中做错题是常见的事,如何做到下不为例,这就需要孩子能在错误中反思自己,从而彻底改正过来。
当孩子做错事时,爸爸妈妈请别光顾着责怪他,不妨这么反问:“你知道自己哪里做错了吗?”
等孩子回答后,认真和孩子约定:“那下次我们记住这个教训,不要再犯了好吗?”
对待学习也是,懂得反思的孩子能够及时总结,查漏补缺,大大减少错误再次出现的机率。从长远来看,这能够“缝补”知识漏洞,给孩子的学科打下牢固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