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主播萧彤雯表示,无论是新兵或是资深主播,都会承受来自工作的压力。(图片来源:Pixabay)
萧彤雯,一位经验丰富的前主播,透过她的著作《记者不是你想的那样》以细腻的笔触揭示新闻工作者所经历的苦与乐。纵然香港九七事件及英国地铁爆炸案给她留下深刻的印象,她仍然坚持在新闻工作的第一线。她透露,无论是初入行的新兵或是资深主播,都无法避免承受来自工作的身心压力。尽管新闻行业的流动率高且大环境持续恶化,萧彤雯仍然独守她的岗位长达二十年之久。她的这段经历,引起了我们的好奇心:“面对如此艰辛的职业,为什么萧彤雯选择了坚守二十年?”
新闻战场的生存秘笈:熬夜、胃溃疡,咖啡成你最好的朋友
其实我也曾不只一次想放弃,但最终还是选择留在这个战场上。因为我知道每种工作都是一种“选择”,当你选择了这份工作,就等于选择了这样的生活。面对想踏进这一行的年轻朋友,我一定会提醒他们必须做好心理准备:“进了新闻圈,你要承受的以及要牺牲的,都会比一般人多。这个工作其实真的没什么优点,许多时候,它几乎不是人干的工作。工时长、工作时间不固定、必须随call随到。而且,精神压力大,胃溃疡、失眠、泌尿道发炎、便秘等诸多因为紧张与压力而带来的症状,会一直跟着你。还有,你很难交朋友,交来交去都是这个圈子的。”
满怀理想却想逃,光鲜亮丽背后真实驱动力何在
因为以上理由,不少记者大约做三年就产生职业倦怠,有些人会选择去度假,一段时间后再回到工作岗位;有些人则就此跟这行说再见,转而寻觅更适合自己的工作。所以每当有人问我“当记者需要具备什么条件”,我总会反问对方:“先说说你为什么想当记者?”若你只是觉得新闻工作很刺激、很有趣,当主播每天可以打扮得美美的⋯⋯那我保证你做不了三年,也会想逃离。真正能在新闻圈一待十数年的人,若问他为什么喜欢这工作?他的答案百分之百不会是“因为这个工作很刺激”。
极端工作条件下,急速成长的你,敢挑战吗
对我而言,即使这工作这么辛苦,完全不人道,但相对地能让我获得在其他行业得不到的东西。在这样的工作环境里,你被逼迫着快速成长,接受超乎常人的磨练,必须在很短时间内抓出所有事情的重点,并整理成有脉络的新闻,同时抗压性要异于常人地高。这让你一年抵别人三年,让你即便很年轻,所见所闻及一身本领,就能与其他行业的资深工作者相抗衡,这是一种特殊能力。
求真若渴厌恶谎言,只有记者才能近距离触碰真相
另外,能让我坚持走上二十年的最重要原因,其实与我自身的人格特质有很大关系。一直以来,我对“真相”有一种近乎偏执的渴求,我痛恨“说谎”这件事。同时,我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及正义感,对不合常理及不公不义的事,会想尽办法探究真相。我们常说“眼见为凭”,但当你根本不在新闻现场,你所听到的、看到的,都是第二手甚至第三手传播,要如何“眼见为凭”?只有一种人能在新闻事件中,进行近距离的第一手观察,那就是记者。
一则新闻镜头背后的多重选择,每个选择都影响你看见的真相
一则新闻从事情发生,到制作成一篇报导放送到观众眼前,其中历经太多流程与步骤。当采访团队抵达新闻现场拍摄时,摄影记者已经选取“他认为”重要的画面,之后再挑选出适合的剪成新闻画面。文字记者在撰写新闻稿时,会决定哪些是“他认为”的枝微末节,可以省略,所以写出来的稿子不见得全面。进了新闻编辑室,编辑会斟酌下什么标题,这决定了新闻要从哪个角度出击。而主播在播报时的词汇、情绪与态度,又可以导引观众以什么面向来看这起事件。
版本百态真相独立,不造故事只说真相
所以观众所接收到的“新闻”,真的并非“全面”。同样一则报导,《自由时报》跟《中国时报》的角度竟然可以完全不同!光看标题,你可能以为这根本是两则完全不相干的新闻。因为新闻业能距离真相近一点,能满足我对真实的渴求。至少,当别人问我这则新闻究竟怎么回事时,我可以讲出很多被记者剪掉的画面,或是被编辑省略的文字,试图还原真相给你看。说穿了,这就是个爱说故事的人的心情,但我不杜撰,我只说真实的故事。
(本文节录:《记者不是你想的那样:萧彤雯的新闻现场》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