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树葬”?(图片来源:Adobestock)
曾获5座金钟奖的导演陈慧翎因子宫颈癌复发病逝,享年48岁,昨(13)日进行“树葬”。她的家人在脸书上发文:“热爱自由的慧翎,选择不设灵堂也不办告别式,会以树葬的方式回归大地。”
所谓“环保自然葬”是指当人死亡后,以火化的方式将遗骸烧成骨灰之后,不放进纳骨塔,亦不立碑、不造坟等永久的设施。也就是说:“让遗体化作春泥、回归大地,避免环境的破坏,节省土地的资源,提升殡葬文化及人的精神内涵。”。
近年来,很多人都选择树葬、植葬的方式为人生最后画下句点。自然葬环保、简约、不麻烦别人,以最轻盈的姿态回归自然。而不止树葬,“环保葬”包括树葬、花葬、洒葬、植存、海葬等。
5种常见的“环保葬”
根据台湾内政部殡葬资讯入口网“环保自然葬专区”资料指出,常见“环保葬”的种类及进行方式如下:
1、树葬与花葬
树葬与花葬是指于公墓内将骨灰藏纳于土中,再植花树于上,或于树木根部周围埋藏骨灰之安葬方式。
实施树葬之骨灰须经研磨装入容器,其容器材质应易于自然腐化,且不含毒素成份。目前多使用玉米淀粉制作、可分解的骨灰罐。
树葬流程很简单,遗体火化完,家属至环保葬区将骨灰倒入树葬穴覆土,最后亲朋友好们一起进行默祷追思,即完成树葬仪式。
2、海葬(海上骨灰抛洒)
海葬是将研磨处理过之骨灰(或装入无毒性易分解材质之容器)抛洒于政府划定之一定海域。
火化后的骨灰,经过再处理,成为小颗粒或细粉,用双层环保袋包裹盛装,并加入五彩石增添重量,当船行驶至外海,由家属为亡者做最后祝福祈语后,将环保袋伴随鲜花抛向海中,于众人默祷下,目送骨灰沉入海中。
海葬因要配合海象及船只安排,时间与人数有较多限制,参与家属人数通常限2~5人以内。
3、洒葬(公墓内骨灰抛洒)、植存(公墓外骨灰抛洒或埋藏)
在政府划定的特定绿化地点、花园或森林,以抛洒或埋藏骨灰之方式进行,不立墓碑不设坟,不记亡者姓名,以供永续循环使用,并彰显人于往生后一律平等之观念。
金钟导演陈慧翎选择树葬,回归大地。(图片来源:Adobestock)
环保葬优缺点
1、费用节省或免费,还有多元环保葬鼓励金,对后代较不会造成经济负担。
2、不占用土地空间,有助环境绿化,也让土地资源永续循环使用。
3、不记名、不立碑、不立坟,后续的祭祀上没有实体的塔或碑等得以祭拜。但以葬区地点多于类似公园的开放园区,亲朋好友随时可去追思,不需要在特定哪一天。
“环保葬”无定点 慎终追远在人心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无论自己或家人、朋友选择哪一种葬法,大家都应该尊重。
慎终追远在于人心。人只是宇宙自然的一个小点,能以最原始的方式回归大自然也是一个好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