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贷款创下15年新低,中国经济再现不祥之兆。(图片来源:Adobe stock)
【看中国2024年8月14日讯】(看中国记者李正鑫综合报导)中国银行业7月新增贷款创下15年新低,显示中国经济再现不祥之兆,当局须加大刺激方可保GDP(国内生产总值)的目标,这也意味着包括救助房地产等领域在内的救市政策堪忧。
新增贷款创下15年新低
路透社8月14日报道称,中国最近一系列惨淡的经济指标降低了人们对7月份经济表现的预期,这对2024年剩余时间来说是一个不祥之兆,表明中国经济新的疲软,还需要采取更多刺激措施。
这也表明,中国经济出现新的疲软迹象,北京当局无喘息之机。在人们普遍预期的2023年疫情后经济复苏未能实现之后,要求采取更多措施促进经济的呼声一直困扰着官员们。尽管如此,北京当局今年的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目标仍定在5%左右。
最新数据显示,下半年开局不利。8月13日,中国央行数据显示,7月份新增银行贷款跌至15年来的最低水平,而其他关键指标则显示,出口增长放缓,工厂活动下滑,制造商正努力应对疲软的国内需求。
由于谨慎的消费者仍不愿消费,且与主要市场国家的贸易关系变得更加紧张,第二季度经济增长速度已低于预期,同比增长4.7%,这表明,经济陷入长期低迷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在8月15日,中国官方将公布一系列经济活动数据。经济学家预计,上个月零售额同比增长2.6%,而6月份为2.0%,而工业产出增长预计将放缓,投资增长也将趋于平稳。届时,还将公布最新的新房价格数据。尽管出台了一系列旨在吸引买家和遏制长期房地产危机的支持措施,但6月份新房价格仍创下9年来的最快跌幅。
本周的信贷数据显示,7月份家庭贷款(主要是抵押贷款)收缩2100亿元人民币,而6月份则增加了5709亿元。
中国民众不愿意消费的主要原因之一是70%的家庭财富都投资于房地产,而房地产行业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经济的主要增长动力。
路透社说,外贸出口是今年为数不多的亮点之一,但迄今为止未能引发更广泛的经济复苏,尤其是因为在国内需求疲软的情况下,制造商不得不大幅降价以寻找海外买家。
可以肯定的是,继7月份短期利率意外下调后,许多经济学家预计中国今年晚些时候还会进一步降息,尤其是如果美联储从9月份开始削减借贷成本的话。但由于国内需求如此疲软,前景不明朗,家庭和企业并不急于借贷。
金融数据低迷是在“挤水分”?央行还得降息
针对金融数据低迷这一情况,中国央行行长潘功胜表示,信贷扩张放缓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经济结构调整、房地产行业的降温以及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减少等。
为了应对信贷萎缩趋势,中国央行在上周发布的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承诺,将继续引导信贷合理增长,稳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和居民信贷成本。而在本月早些时候召开的下半年工作会议上,中国央行就曾表示,将加大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力度,并将更多精力放在刺激消费者支出上。
中国央行旗下的《金融时报》引述业内人士分析称,7月新增贷款减少是“挤水份”的成果,即把贷款转手存入银行以赚取息差的“空转”企业借贷挤掉,是重质不重量的结果,亦令总量数据变得更为真实。
但是,在香港的法兴银行大中华区经济学家林凯祺表示,金融数据反映居民和企业贷款意欲薄弱,短期内,经济复苏动力欠奉,相信中国央行和有关部门要再加大刺激,方能保住今年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民生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谭逸鸣亦预期,年内减息降淮机会增加,但成效关键在于节奏的判断与把握。
另外,中国央行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止,以活期存款为主的狭义货币(M1)连降四个月,且降幅进一步扩大至6.6%,令7月底余额只有63.23万亿元;相反,反映活期和定存总量的广义货币(M2),余额达303.31万亿元,按年升6.3%,较预期的6.1%高,是去年2月以来首度回升。
中国财经媒体引述分析人士报道认为,银行减存款利息令资金倾向存作定期存款,而中国大陆理财产品和长期国债热卖,加上对企业转手把贷款存入银行的“手工补息”加以限制后,都令活期存款继续流失。
实际上,中国央行已在采取措施以提振经济。7月底,中国央行意外地进行了一次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并下调了利率。同时,中国五大国有银行也在同一天下调了存款利率,以缓解已经处于历史低位的利差压力。
然而,凯投宏观在一份报告中指出:“由于私人信贷需求仍然疲软,中国央行最近的降息措施不足以推动经济复苏。……预计(中国)今年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还将进一步下调20个基点,但这不足以引发信贷需求的持续回升。”
分析人士指出,尽管中国央行可能会进一步采取宽松措施,但在实施过程中必须谨慎,以避免资本外流和人民币贬值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