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6日,美国总统唐纳德·川普抵达华盛顿特区后走在白宫南草坪上。(图片来源:CHRIS KLEPONIS/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5年4月19日讯】(看中国记者路克编译/综合报导)美国总统唐纳德・川普(特朗普)提出的对华高额关税,虽然不直接等同于对中国贸易的禁令,但其影响几乎与禁令无异。由于企业往往会寻找新的出口路线,且川普不断更改关税范围,因此中美贸易下滑的具体程度很难准确评估,但毫无疑问的是,贸易额将出现明显下降。
根据《经济学人》的分析,面对美国市场大门逐渐关闭,中国商品会流向何方?企业将如上次贸易战中那样,尝试通过海外扩张以减少关税负担。一些公司甚至可能冒险通过低报货值、伪造文件或经由第三国中转等方式来逃避关税。尽管这些做法是否合规尚存争议,但无论采用何种手段,都难以弥补全球最大商品进口国(美国)需求锐减带来的冲击。尽管其他国家将被动承接部分中国出口,但这并非它们的初衷。
在川普首个任期结束时,美国对三分之二的中国进口商品征收了平均达19%的关税(原为3%)。不过,一些商家也迅速找到了对策,高盛估计,2023年约有价值1200亿美元的中国出口商品成功绕开了美国关税。
然而,这一轮逃税难度将更高。原因在于,川普此次的关税覆盖面几乎涵盖所有中国商品,免税范围仅限于部分电子产品和药品,重新贴标等策略的作用大打折扣。曾作为避风港的墨西哥与越南如今也加强了监管。墨西哥新总统克劳迪娅・申鲍姆公开表态,将配合川普打击转运逃税行为,包括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及突击检查华人商店。
川普仍然执着于追求双边贸易平衡,对通过第三国中转的商品并无宽容。柬埔寨、印度、墨西哥、泰国和越南等在美国进口结构中所占份额日增,因此也更可能面临川普政府的直接压力。泰国已承诺打击假冒商品,越南也表态要遏制贸易欺诈、收紧原产地规定。
邻国承压,中国商品出路受阻
在美国市场受阻后,中国商品不得不转向其他地区。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帆风顺。中国政府为刺激疲软的经济,在制造业领域大力发放补贴,助推出口价格自2023年以来平均下调了20%。由此带来的是中国对亚洲和拉美国家的制造业顺差飞速增长。
这种“廉价倾销”虽然对消费者有利,却引发各国制造商的激烈反弹。例如,泰国自2019年以来工业产值下滑了10%,而对华贸易逆差却翻了一番。本被寄予厚望成为笔记本电脑制造中心的泰国,如今电子制造业反而遭遇重创,产量下降达40%。而中国在2024年对美出口的330亿美元笔记本电脑也正在寻求新的市场出口渠道。
第一次贸易战中受益的国家,如越南,如今也未能幸免。越南价值10亿美元的玩具市场正受到中国低价产品的冲击;在纺织品领域,美国去年从中国进口了290亿美元的商品,如今这些商品也需另觅销路。川普还取消了“最低限度”免税规则,让如Temu和Shein等电商巨头面临更高门槛,这也对孟加拉国和印度等地的纺织制造商造成连带冲击。
面对压力,一些国家如印度和印尼已着手反击中国的出口攻势;而另一些如马来西亚与泰国,则仍持谨慎态度,担心激怒强大的邻国。可以预见,未来几个月,这种地缘经济紧张态势将进一步升温。
贸易数据揭示失衡格局
根据半岛电视台的统计,2024年,美国从中国进口了价值4390亿美元的商品,而出口仅为1435亿美元,造成2950亿美元的贸易逆差。这一差距正是川普政府试图通过加征关税来缩小的“核心问题”。
新一轮关税将对中国商品加征高达145%的税率,相当于商品原价的2.45倍,使其在美国市场的竞争力大大下降。中国也反击,对美国产品加征125%的报复性关税。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川普宣布对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及其他高科技零部件暂时豁免高额关税,但政策变动频繁。就在政府宣布豁免后不久,川普又表示将对包括半导体在内的电子产品征税,引发市场不确定性。
美国从中国进口的商品主要集中在电子机械设备(1238亿美元)、通用机械(820亿美元)、玩具(300亿美元)、塑料制品(193亿美元)以及家具类商品(185亿美元)。而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商品中,矿物燃料、油籽、机械设备与飞机居前列。
按州份来看,加利福尼亚州从中国进口最多,达1228亿美元;伊利诺伊州和德克萨斯州分列二、三。德克萨斯州则是对华出口最多的州,出口总额为225亿美元。
中美之间的贸易战愈演愈烈,不仅重塑了两国之间的供应链布局,也对全球制造业和消费市场带来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