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到洛阳的白马寺和龙门石窟考察。(视频截图)
【看中国2025年5月22日讯】(看中国记者李净瑶综合报导)习近平非常相信神佛和预言,据说他依据《推背图》制作了一份“涉谶”名单,名单内的将领都遭到了整肃。习最近还到过洛阳的白马寺和龙门石窟考察,外界将此解读为临时抱佛脚,求佛保佑他仕途。分析认为,习近平洛阳之行是党内的刻意安排,目的是要羞辱他已经“日薄西山”,预示他即将下台。
洛阳谐音“落阳”习或有凶兆
时评人唐靖远表示,洛阳之行对习近平来说是一个政治凶兆。他说:“其实习近平去洛阳,或者准确的说他被安排去洛阳有一个更加主要的因素,而这因素和毛泽东密切相关。”
唐靖远在自媒体分析,习近平去洛阳被认为不吉利,其中一个因素与其父习仲勋有关。习仲勋两次被整肃下放的地点都是在洛阳,“所以洛阳对习家而言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伤心地,也是他们倒大霉的地方。”
此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洛阳这个名字对中共党魁来说一直都是一大忌讳,因为洛阳的谐音就是‘落阳’,意思就是太阳落山,日薄西山之意。这对党魁来说,尤其对定于一尊的党魁来说非常不吉利。”
毛泽东时代有一个梗,毛泽东被万民捧为红太阳,无数的歌曲唱的是“红太阳永不落”,但是洛阳的发音正好与此相反,所以毛泽东终其一生从未踏足洛阳半步,原因就在此。
“毛邓江习”深信预言、谶纬
中共的党魁从毛泽东到邓小平、江泽民和习近平都对预言、谶纬之说深信不疑,他们身边都有高人指导。
毛泽东一辈子都不敢去两个地方,第一个是延安。当年蒋介石攻打陕北,胡宗南20万大军进攻延安。中共决定一路留守陕北,一路东渡黄河入华北。毛不知去留之际,求人算了一卦。
卦曰:“时值初春,河水枯竭,实不宜过河。若过,切勿再回头!”所以,毛泽东进了北京后,就再也没踏足延安。
第二个地方是故宫。故宫和中南海只有一墙之隔,毛泽东不进故宫的原因据说有一个传说,就是有高人指点,“进了就危及王位”。
邓小平则秘密去祭拜灵隐寺、江泽民从不踏进江苏的镇江,以及习近平深信《推背图》预言等。
江泽民活着的时候,遇到镇江都会绕着走,因为“镇江镇压江泽民”犯了他的太岁。而习近平却反过来,习上任不久立刻前往镇江视察,这背后都是同一个原因,习近平要用这种方式来立威。
去洛阳非巧合 刻意安排羞辱习
唐靖远指出,习近平在定于一尊之后,就处处把自己比肩毛泽东,“政治路线回归毛泽东,舆论宣传也有意识的把毛泽东和习近平并列,就是两个太阳,新旧红太阳。”习近平自诩为是新时代的红太阳,这种意味早就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但是,在海外疯传习权力不保,即将下台之际,他却偏偏跑到洛阳去考察,去触犯毛泽东绝不会犯的忌讳,加上又没有蔡奇陪同他。难道这是一个巧合吗?
“这不是什么巧合,这是有意识的一种安排,其实这种安排是对习近平的一种羞辱。”唐靖远说,因为他自比红太阳,所以就安排他必须去洛阳,让他自己告诉大家,他已经落下去了。所以他是被安排去的,他是不得不去。习近平本人当然知道这背后的政治寓意,但是他没有选择的余地。
习信《推背图》曾试图逼退张又侠
据说,习近平非常笃信古代预言尤其是《推背图》,身边亦有高人指导。
近日,海外媒体发表了一篇文章《“涉谶”《推背图》的中共军队将领名单〉,作者为宋征时。此文章作为中共军队将领及各级军官的参考读物。
文章表示,习近平非常相信《推背图》里的预言,特别看重其身边的释谶师对《推背图》所作的谶语解读(即“谶释”)。
《推背图》第四十六像颂曰:“有一军人身带弓,自言我是白头翁。东边门里伏金剑,勇士后门入帝宫。”
《推背图》第46象。(网络图片)
这里的“带弓”被“谶释”为同时“带箭”,因为“弓”、“箭”互配,相辅相成。“弓箭”为古代远程打击兵器,而现代远程打击兵器首推“火箭”。习近平在2023年将火箭军将领一锅端,原因就是预防他们发动兵变。
此外,“涉谶”而遭到对付的还包括中央军委副主席张又侠上将,因其姓“张”字“带弓”(涉“有一军人身带弓”句)。这使到习担忧有政变之忧,所以在中共二十大以后开始逼张又侠退位。
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张又侠将军于2025年3月5日在中国北京出席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幕会议。(图片来源: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习有一份“涉谶”的将领名单
另外三位上将刘源、刘亚洲和刘晓江也因为谶释而被习近平弃用。这三个人姓“刘”,刘字带“金”、带“刃(刂)”,据“谶释”则疑涉“金剑”暗“伏”(涉“东边门里伏金剑”句)。加上习忌惮三人的能量,因而在中共十九大之前,习就已决定“三刘不用”。
文章说,若按这般标准,很多解放军的将领都会因“涉谶”而见疑,打入“另册”。
据说,习近平很早就开出一份长长的“涉谶《推背图》的将领名单”,以备“干部考评”、甄别、内控等实际操作之用。
中共虽然以无神论自居,但中共的党魁都很相信预言和谶纬 ,因此所谓的无神论都只是中共愚民统治的一个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