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周武王到清代乾隆皇帝,共有70多位帝王到嵩山祭祀封禅。(Iswzo /wiki/CC BY 4.0)
坐落于河南登封市境内的嵩山,位居黄河中游地区,是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非常发达的中心区域,自古就是一座名山。
嵩山除了有大家熟知的少林寺,其历史与文化底蕴也十分深厚。嵩山不仅被称为“万山之宗”,曾为诸多帝王举行封禅大典的地方,还是儒、道、佛三家荟萃之地,因此留下丰富的人文史迹,成为众多游客伫足之处。
万山之宗
在古代,嵩山又名“崇山”,崇者,山之宗也。也就是说,嵩山是所有山脉的祖宗。然而,嵩山并不算太高,他由太室山与少室山组成,太室山主峰高1492米;少室山主峰高1512米。那么,为什么古人要称嵩山为“崇山”呢?
原来尽管嵩山并不高,但比起年龄来,却是无人能敌的。当地球还是个水球的时候,嵩山就已破水而出了。于是,嵩山因其年龄,也就毫无悬念地被称为“万山之宗”了。
现今,在嵩山上,还完整出露着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五个地质时期的变质岩和沉积岩地层菁华,被地质学界称为“五世同堂”。是世界地质史上的奇观。
诸多帝王封禅之地
虽然在历史上,帝王封禅主要在泰山举行。然而根据历史记载,从周武王之后,到清代乾隆皇帝,前后共有70多位帝王到嵩山祭祀封禅。
一代女皇武则天对嵩山也是情有独钟,一生不仅多次来此巡幸、避暑、处理政务,而且还在此举行祭祀活动,并将嵩山脚下的嵩阳县改名为登封县,一直沿用至今。
究竟是什么样的魅力,能让这么多帝王青睐,选择在这里举行封禅大典呢?原因就在于嵩山位于宇宙的中心,也就是天地之中。
其实早在3000年前,西周就曾决定要在天地的中心位置建立陪都,后来经由天文学家测定,发现嵩山正位于此,于是便在嵩山山脚下的洛阳建立都城。
道、儒、佛三家衷爱之地
嵩山是道、儒、佛三家共处的圣地之一,不仅是中国道教圣地、佛教的发祥地,也是新儒教的诞生地。
嵩山原是一座道教名山,许多道士曾在此修行,并留下许多道教遗迹和故事。东汉时因为佛教盛行,这里成为佛教禅宗胜地,其中,少林寺是佛教禅宗祖庭,也是少林功夫的发源地。
到了宋代儒学兴起,嵩山是“程朱理学”的发源地,嵩阳书院也因此而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