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经济开始出现衰退迹象(图片来源:Pexels)
【看中国2025年7月20日讯】随着加拿大进入2025年下半年,经济与房市正面临自1990年代以来最严峻的考验。也业内专家指出,加拿大正步入一场深度衰退,而多伦多房市尤为严重,楼花违约潮、建筑装修业裁员、地方财政破产风险接踵而至。那么,普通人应该如何应对、度过经济严冬呢?
四大银行裁员潮与汽车产业失速
2025年上半年,加拿大四大银行(TD、RBC、BMO、Scotiabank)总计裁员人数超过5万人,创下历史新高。同时,安省汽车工业因受美国钢铝关税与全球供应链变动影响,面临多达40万人失业风险。
多伦多房产经纪肖郎警告:“这是加拿大史上最惨的裁员潮。银行系统正在加速采用AI来削减人力,而汽车工业曾经是安省经济的支柱,现在却成了重灾区。”
楼花市场崩盘 违约潮蔓延
根据地产业界估计,目前多伦多地区的预售楼花违约率可能已突破30%,个别楼盘甚至高达50%。2025年6月,多伦多一位大型开发商一整个月仅售出42套预售单位,远低于盈亏平衡点。
肖郎坦言:“现在的楼花市场冷到什么程度?白送定金都没人接手。”这种现象与1990年代日本房市泡沫破裂后的局面如出一辙。他指出,这已经不只是价格问题,而是信心全面崩溃。
二手房与租赁市场双双下挫 经济进一步衰退
多伦多地区二手房交易量急剧下降,据TRREB(多伦多地产局)数据显示,2025年第二季房屋成交量比去年同期下跌超过50%。部分地区如905地区(旺市、万锦、烈治文山)独立房价格自高点起已跌超过20%,仍乏人问津。
与此同时,租赁市场也出现松动。肖郎透露:“多伦多的租金也在松动,公寓租金普遍下跌了8%至12%,尤其是市中心靠近地铁沿线的小户型最受影响。”这对以租金回报为主的房产投资者来说,是进一步的打击。肖郎补充指出:“租赁市场的走弱,其实也反映出民众现金流紧缩与信心下滑,连租房需求都撑不起价格,这代表整体经济正步入更深一层的衰退。”
建筑与装修业10万人失业
房市冷却不仅影响买卖双方,更波及整个房屋装修与建筑供应链。据肖郎指出,2025年以来,全加拿大装修与建筑相关从业人员中,估计已有超过10万人失业,其中安省尤为严重。他表示:“现在是装修师傅主动打电话问你有没有工作做,这在以往是从没发生过的事。”
由于大量楼花项目取消、交屋延期,或业主选择观望不再进行装修,整个行业需求断崖式下滑,导致大量中小型装修公司倒闭或转行。
地方财政危机与社会隐患浮现
安省北部一个百年小镇已正式申请财政破产程序,成为全国首例。原因在于人口外流、企业撤资、地税收入锐减,而基础设施与社会支出却持续上升。肖郎认为,这类破产案例将不会是最后一个。他指出:“当政府撑不住时,唯一能开刀的就是房产税。接下来可能会看到某些地区的房产税翻倍甚至三倍。”
专家建议:去杠杆与现金流为王
对于未来市场走向,肖郎直言:“2025年可能是未来五年里最好的一年。”他建议投资者及业主:“如果你手上有多套楼花,务必尽早处理,能认赔就认赔;如果有杠杆,要尽快降低。现在是拼现金流与风险控管的时代,不再是靠房价上涨发财的年代。”
他提醒自住业主:“若你的自住房已经重新抵押再投资楼花,且收入不稳,就务必重新检视风险,保住房屋本身才是底线。”
2025年最惨的事:房价在跌 人突然失业
肖郎提到一个越来越常见的案例:“有些人手上有三四个楼花等着交接,自住房还重贷过。结果突然被裁员,没有收入来源。这是典型的中产死亡螺旋──高杠杆加失业,会让家庭资产瞬间蒸发。”
他警告,这种情况下,卖自住房会导致全家无处可住,但若继续持有又无力负担月供与交房款,只能陷入信用违约与个人破产。开发商大多不愿意退还定金,但在当前交屋失败比例日增的情况下,部分建商可能愿意放人离场。
他建议:“短期内先止损,想办法保住主力自住房,其他资产若无现金流就该果断处置。最忌讳的,就是拖。”
房产或沦为负资产
很多人对于房产的观念其实是错误的。他们一旦拥有房屋,就视之为固定资产,认为这是保障,是财富的象征。但肖郎提醒:“当房价下跌,你的房产可能不是资产,而是负债。”他指出:“真正的资产,是能带来现金流的东西;而靠高杠杆购买、每月还款吃力的房屋,只要房价跌超过一定比例,就会变成压垮家庭财务的负担。”
肖郎提出一个关键问题:“假设房价再跌25%,你还剩下多少资产?”以500万元房产、375万元贷款为例,当房价下跌25%,房产仅值375万,实际上等于资产归零,甚至沦为负资产。
同样的逻辑可套用到自住型小屋。例如一间市值120万的房屋,若用80%杠杆贷款960万购买,月供可能在5000加币上下(视利率而定)。当房价下跌25%,该物业市值仅剩90万元,帐面上立刻亏损30万,加上每月沉重供款,这样的房子从资产转变为压力源。“你愿意为一间实际价值低于贷款、又没有现金流的房子每月继续供款吗?”他质疑。
“很多人以为自己有房就有钱,其实是错觉。他们没有意识到资产是流动性+现金流,而不是市值虚高的房产。”他进一步分析,“60后因早期入市反而风险较低,70后还能勉强维持,但80后、90后、甚至00后很多人在高点进场,如今陷入高负债低资产的困境。”
肖郎建议,与其再去炒楼,不如趁早培养现金流能力,建立副业收入,保留12至18个月的生活现金缓冲。
在利率高位、供应激增、信贷紧缩、就业市场转差的多重夹击下,2025年的加拿大房市正步入寒冬。对许多家庭而言,这不只是资产调整,而是财务生死线上的考验。
“这不是一场调整,这是一次历史性的资产重估。”肖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