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青色是五正色中的首位,具有祥瑞与吉祥的含义。(图片来源:Adobe Stock)
青色,是中华民族赤、青、黄、白、黑五正色之一。
青色承载着美好的寓意,并将之挥洒在笔墨之间、表现在器物之上,象征着生机、祥瑞和愉悦⋯⋯
大自然的生机之色
青色,是富有生命力的颜色。金文的“青”就是由生和丹组成的,丹是指水井,生是指破土而出的草,生长在井边的小草容易得到水的滋润,就长得特别有生命力,而这种具有生机的颜色就是“青”色。
许多和青有关的词语,大多含有生机的意思,比如:青竹、青松被赋予坚韧和充满生机的意象,比喻像四季常绿的植物般生命力旺盛,称为四季长青。
祥瑞与吉祥的象征
在古代,青色是五正色中的首位,具有祥瑞与吉祥的含义。《竹书纪年》记载:“夏道将兴,草木畅茂,青龙止于郊,祝融之神降于崇山。”龙是古代的神物,是至高无上的代表,用青色来形容龙,可见其具有祥瑞之意。
《御定佩文韵府‧卷二十七之三》记载:“青鸜鸣,时太平。”青鸜是传说中的瑞鸟,使用青色去形容,也可见其祥瑞之意。
美好与愉悦的意象
以青字为偏旁的文字大多具有美好与愉悦的意象,比如:看见美好的太阳就是晴、美丽的人称为倩、美好的心意称为情等。
与“青”字搭配出的词汇所表达的含义也大多具有美好的意味,像是古时美丽的少女称为青娥、古代结婚的礼堂称为青庐等。
与记载相关的书类与“青”有关
在古代,人们用竹简来记录事件,因为竹简属于青色系,所以与记载相关的书类,大都与“青”字有关。
古代的竹简被称为“青简”,史籍被称为“青史”。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指的就是,用竹子制简的时候,容易腐烂变形,必须要先烘干才行,所以人们便称此举为“汗青”,也称为杀青。
官员的服饰颜色
在古代,服饰的颜色是一种等级差异的标识,北周时期出现的“品色衣”,就是官吏按品级穿着的公服制度。
到了隋朝,官服的颜色从五色当中,选取了红色和青色两种正色,而不再使用黑、白、黄三种颜色。隋朝以后,官服的颜色排序基本为紫、绯、青、绿,青色和绿色成了较低职位官员的官服颜色。
官服等级被确定下来后,虽然颜色一直有所变化,但是青色被固定为官服序列里的一种颜色的做法一直延续了一千多年。直到清朝,青色正式成为所有官服的颜色,官阶大小及文武官职则以补片图案来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