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北省,這樣的報廢汽車拆解交易市場有11個,最早的始於80年代初期。
從這些「交易市場」裡拼裝出的車輛,被稱為「馬路殺手」,國家三令五申禁止,可為什麼這樣的市場能夠存在20年?
2001年4月以前,位於陝西涇陽、三原兩縣交界處的拼裝車市場,人稱「中國三汽」。在兩縣政府的領導下,成立了由物資公司牽頭,鄉政府、工商、公安等部門參加的報廢舊車市場管委會。從拆解廢舊農機具發展到回收拆解大小汽車。市場內300多戶沒有一戶取得國家經貿委核發的廢舊汽車回收拆解資格證、公安機關核發的特種行業許可證和工商部門核發的營業執照,而且整個市場沒有市場登記證。
2001年1月,山西省運城地區物資再生利用總公司在明知拼裝市場沒有任何合法手續、非法佔用耕地、擅自收購廢舊金屬的情況下,以規範經營為名,介入市場經營管理。該公司向51戶村民每戶收取1000元費用,發給「山西省運城地區物資再生利用總公司工作證」和該公司自製的「報廢汽車回收拆解許可證」。在村民回收報廢汽車時,每輛車再收取100元的管理費,為其出據報廢車輛准運證。
從收破爛到收報廢汽車,到拆解汽車,進而拼裝汽車;從拼裝一般的農用車到拼裝各種專用車,甚至救護車;從一家一戶單打獨鬥在路邊打「游擊」,到堂而皇之在公路沿線開辦市場。剖析這些市場的「發跡」史,背後無不可見地方政府那只有形的手。或者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或者嘴裡喊打,但板子高高舉起輕輕落下,直至縱容、組織甚至直接牽頭搞這樣的市場。
在這些地方政府領導的眼裡,這一新興「產業」給當地解決了不少就業問題,為當地的經濟發展也出了不少力。因此,他們往往把打假與發展經濟對立起來,擔心打假影響地方經濟發展,個別領導幹部甚至認為,制假售假也是致富的手段,對打假工作消極應付。
拆解報廢舊車、拼裝「黑車」,嚴重衝擊了我國汽車工業,且拼裝車質量低劣,危及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同時也助長了不正之風,腐蝕社會肌體。
消息來源:古城熱線(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