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皇后從孤女到母儀天下

發表:2001-10-12 22:01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明太祖洪武年間的一個元霄燈節之夜,明太祖朱元璋與謀士劉伯溫微服私訪京城的燈會,在一家大商號門前,彩燈高懸,上面貼著很多燈謎,圖文並茂,引來無數人圍觀猜射。朱元璋也湊過去看熱鬧,偶然注意到一則有趣的圖畫迷面,圖上畫著一婦人,觸目的是一雙天然大足,懷抱一個大西瓜,眉開眼笑,模樣十分滑稽。朱元璋不解其意,於是問博學多才的劉伯溫:「此謎何意?」劉伯溫沉吟片刻答道:「此為『淮西大腳婦人,也!」朱元璋仍不知「淮西大腳女人」指誰,繼續追問,劉伯溫則詭笑著說:「可回宮問皇后娘娘。」
  當晚回宮後,朱元璋急不可待地向他的馬皇後提起此事,馬皇后訕然一笑,說:「妾乃淮西人氏,且為天足,此謎謎底想必就是妾了。」朱元璋一聽大怒,心想:「小小街民竟敢制謎嘲諷堂堂天後,豈有此理!」於是傳旨捕拿制謎者。馬皇后見狀,大度地勸解道:「佳節吉日,與民同樂,又有何妨?何況妾本是天足,說又何錯?不必小題大作,貽笑大方!」此事方才作罷。
  區區一件小事,足以見馬皇后的仁慈與大度,可為何一個母儀天下的皇后,卻沒依古制裹成「寸金蓮」,留著一雙天然大足呢?只因為這個馬皇后出身微賤,原本是一個孤女,年輕時正值戰火連天,無暇顧及纏足之事,便成了一個罕見的大足皇后。
  馬皇后的故鄉是淮西宿州新豐裡,馬家原本也是富甲一方的大戶,母親鄭氏生下她這個獨生女兒後不久就病逝了,父親生性豪爽,仗義疏財,結交了許多生死兄弟,為替一位朋友討回公道而出手殺死了一個當地的豪紳,自己為了避仇只好逃亡異鄉,臨行前,把未滿週歲的女兒托付給好友郭子興撫養。
  郭子興也是一方義士,受朋友之托自然不敢怠慢,與妻子張氏把馬姑娘視為己出,精心地撫養她長大。稍大時,郭子興親自教馬姑娘讀書寫字,張氏則授以針線女工,馬姑娘也聰慧過人,無論學什麼,稍一指點,便能精通無遺。及笄之年的馬姑娘,出落得一副好模樣,面貌端莊,神情秀逸,一舉一動都透露出大家風範,郭子興夫婦十分鍾愛。一個相面先生曾對郭子興說:「此女天相,不可等閑視之!」郭子興將信將疑,而在為馬姑娘挑選女婿時不由地十分謹慎。尋尋覓覓,始終沒找到中意的人選。正在這時,因朝廷黑暗,各地義軍蜂起,天下大亂,素有大志,又頗具一定聲望的郭子興,也於元順帝至正十二年初春,在境州聚眾起義,反對元朝廷。起事之初,事多如麻,馬姑娘的婚事也就暫時擱置下來了。
  郭子興起兵不久,年方二十五歲的朱元璋投奔到他的旗下,任「十夫長」。朱元璋作戰十分勇猛,而且頗有智略,數次出戰,都立下了大功,深受郭子興的賞識。一次打了個大勝仗之後,郭子興設酒宴犒勞眾將士,高級將領的席位設在郭子興的帥帳中,朱元璋官職雖低,但因功高也被特請在其中。這次盛會,除慶功外,郭子興夫婦在暗中還有一個目的,那就是趁此機會,在將領中間為馬姑娘擇一乘龍快婿。
  酒宴開始後,郭夫人張氏拉著馬姑娘躲在幕帳後暗暗觀察。這時帳中的各位將領都酒興正酣,神彩飛揚,划拳喝令,觥盤交錯,臉上滿溢著勝利後的喜悅。馬姑娘面含羞澀地將目光-一掃過,最後落在最外一席的一個年輕軍官身上,他身材魁梧,面容黑粗,雙眼深陷,臉長嘴闊,長相雖嫌粗陋,但眉目軒昂,英氣逼人;這時獨有他不隨眾人笑嚷,端著酒杯安坐如塔,略顯沉思狀,也正是因為這一點,所以才吸引了馬姑娘的眼光。馬姑娘向養母張氏表明瞭自己的選擇,張氏也是個有眼光的女人,她早聽丈夫說起過這位年輕軍官的事跡,也深覺這人將來必有騰達之日,因此對養女的選擇讚賞不已。而這位年輕軍官正是朱元璋。
  如此以來,由郭子興夫婦作主,馬姑娘的婚姻大事就定了下來,擇了一吉日,為兩位年輕人在軍營中舉辦了熱熱鬧鬧的婚禮,從此,在軍中剛剛嶄露頭角的朱元璋與元帥郭子興以翁婿相稱,羨煞了不少英雄豪傑。
  朱元璋當初在郭子興軍中屢屢建功獲賞時,就曾惹得一些追隨郭子興起兵的親信人物眼紅,現在他又成了元帥的乘龍快婿,更令他們平生妒火,於是總想尋機會拆他的臺。
  這時國內群雄並起,很多支起義的隊伍都漸漸壯大開來,影響較大的有張士誠和陳友諒部;這樣,義軍作戰的形勢變得錯綜複雜了,不但要對付元朝廷,而且還要提防義軍之間的吞噬。在這種情形之下,朱元璋對戰機、戰略產生了一些與郭子興不同的意見,他生性直率,又仗著與郭子興有親密的翁婿關係,所以常常直陳自己的觀點,這不免引起性情剛愎的郭子興產生一些不快。那些平日裡嫉妒朱元璋的郭子興親信乘機大進讒言,說朱元璋如何驕恣,如何專擅,一定是懷有異心,圖謀不軌,請郭帥小心防範!郭子興心起微瀾。
  這一天,郭子興召集高級將領商議下一步的軍事行動,眾部將對郭帥的主張唯唯諾諾,連連稱是;唯有朱元璋發生了異議,他毫無顧忌地懇談自己的看法,使郭子興甚覺反感,令他放棄自己的意見,朱元璋卻據理力爭,堅決不肯退讓,最後翁婿兩人竟大聲爭執起來。郭子興大感臉上無光,一怒之下下令將朱元璋幽禁起來思過。
  本來郭子興幽禁朱元璋是為了發泄一時之怒,也不曾想致他於死地,畢竟他還是一名得力的干將,又是自己的女婿。可郭子興手下那批別有用心的親信,卻瞞著郭子興,暗中下令看守人員斷絕了朱元璋的飲食供給,把無法與外界取得聯繫的朱元璋暗暗推向死亡。
  朱元璋的妻子馬氏見丈夫無端被幽禁後,心中十分焦慮,她想方設法接近關押丈夫的別室,終於發現只要穿過一小片野墳地,就能靠近那間房子的後窗,而那後面是看守人員沒有注意到的,這樣,朱元璋斷食的事情自然被馬氏知道了。可那時糧食供應相當緊張,每人每天都只配給一定量的食品,即使元帥的女兒馬氏也不例外;馬氏又不敢告訴別人自己發現了那條通向別室的通道,於是,她每次吃飯時都佯裝身體不適,把食物要到臥室中。其實,她每次都只吃上幾口,然後把大部分省下來,待到傍晚時,一個人壯著膽子穿過那片墳地,把一天來省下的食物偷偷從別室的後窗上遞給丈夫,得以勉強維持了朱元璋的生命。
  可從馬氏嘴中省下來的這點食物,畢竟填不飽朱元璋的肚子,為了能使丈夫吃飽,端莊高雅的馬氏只好使出下策--到廚房行竊。這天,她看準了廚房中的饃饃剛蒸熟,廚子又離開了廚房,便悄悄地溜進去,掀開籠蓋,也顧不得燙手,抓起幾個熱氣騰騰的饃饃,連忙揣進懷裡。不料剛一跑出廚房,就與養母張氏撞了個滿懷,張氏見她神色慌張,不免大起疑心,關切地問道:「女兒何故如此慌張?」馬氏以為自己的行為已被發現,頓時羞紅了臉,兩行淚也忍不住地淌下來,垂首站在養母面前,半天不說話。張氏見她似有難言之隱,就把她帶到自己房中,仔細尋問,馬氏忍不住滿腔的委屈,伏地大哭,然後把事情一五一十地稟明瞭養母。張氏聽了大感震驚,不由地也陪她落了不少淚,等到解開衣襟掏出藏在懷裡的饃饃時,發現馬氏的乳頭已被熱氣燙得又紅又腫。
  張氏當即就對郭子興說明瞭情況,並替朱元璋說情。郭子興聽說自己的親信竟敢背著自己干如此勾當,心中大為惱怒,馬上下令放出朱元璋並恢復其原職,而把那幾個玩弄陰謀的人又關進了別室。
  元順帝至正十五年,朱元璋投到郭子興門下還不滿三年時間,卻因屢立戰功,不斷地得到提拔榮升,已成為郭子興的副帥,總管兵符,節制諸將,建立起很高的威望。不久,郭子興病死,朱元璋順理成章地頂替其位,成了義軍元帥,繼續抗元興漢的大業。
  第二年,朱元璋率軍攻克了重鎮集慶,將之改名應天府,自立為吳王,馬氏也隨之成了吳王妃。當時吳王除對抗元軍外,還與自稱漢帝的陳友諒互相爭奪地盤,戰事頻繁,無安寧之日。馬氏王妃為了助丈夫一臂之力,親自帶領將士的妻女為部隊製衣做鞋,使得前方士氣大振,不久,朱元璋就擊敗了陳友諒。
  朱元璋一鼓作氣,率軍南征北戰,掃平了其他起義軍,又回過頭攻下了不堪一擊的元都,恢復了漢族的天下,統一了中國。朱元璋定都應天府,也就是現在的南京,建立明朝,自己成了開國皇帝明太祖。水漲般高,同時馬氏被冊立為皇后。
  攻下元都北京後,朱元璋的部下蒐羅來元宮中大批的珍寶玩物,運到應天府,晉獻給明太祖。明太祖想自己從一個不名一文的窮小子開始,十多年時間就成了富擁天下的皇帝,眼下又擁有如此眾多的寶物,自是喜不勝收,忙叫來馬皇后一同玩賞。誰知馬皇后見了,卻不屑一顧地說:「元朝就是因為有了這些而不能保住國家,陛下不是自有寶物,要這些做什麼呢?」明太祖聞言一怔,喃喃道:「朕知皇后說的是以賢士為寶物啊!」馬皇后見皇夫醒悟,忙拜賀道:「陛下有此寶物可得天下,臣妾恭賀陛下!妾與陛下起於貧賤,今貴為帝后,最怕生出驕縱奢侈,危亡起於細微,願陛下以賢士為寶物!」此後,性情自負而多疑的明太祖,之所以在打下江山後還能任用賢臣,不能不說與馬皇后的勸導有關。
  馬皇后不但勸皇夫以賢德治國,自己也以賢德勤治後宮,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倡導後宮嬪妃節儉仁慈的風尚。馬皇后喜讀古代史書,也常用古訓來教導別人,她認為宋代多賢後,因此命女史官摘錄她們的言行家法,用來傳示後宮眾嬪妃,有人感慨道:「宋代的皇后也太過於仁厚了!」馬皇后正色道:「過於仁厚,不比刻薄好麼?」眾人無話可說。
  明太祖的衣履飲食,馬皇后都親自料理省視,而她自己則布衣淡食,極其儉樸,衣服穿破了也捨不得丟棄,常要補好再穿,雖然位居極貴,但她決不忘記貧賤時和戰爭年代養成的好習慣。對妃嬪宮人的子女,她卻一點也不小器,都派給了豐厚的生活待遇;對宮中下人她也關心備致,常送些衣物食品,以示體恤;每逢文武官員夫人入朝,她都不忘了送些禮品,並與她們寒暄交談,就像對待家人。這樣一來,宮廷內外的人對馬皇后都十分尊敬。明太祖也盛讚她道:「賢後可與當年唐太宗的長孫皇后相比,毫不遜色!」馬皇后回答說:「妾聞夫婦相保易,君臣相保難,陛下不忘同貧賤的妾身,願也勿忘同艱難的群臣。妾只求無愧於心,哪裡敢與賢德的長孫皇后相比呀!」她不但自己謙和崇賢,而且時時不忘提醒大功告成的皇夫,真不愧為一個精心佐夫治國的好皇后。
  馬皇后深知忠臣賢士對朝廷的重要性,因而十分注意以一個女性的細心來關心他們。每日早朝議事,若事情較多就常常要延續至晌午,這時奏事官吏按慣例就在殿廷上用午餐。一天,馬皇后命宦官取來奏事官吏午餐的菜餚品嚐,她覺得味道欠佳,隨即向明太祖建議:「人主奉宜薄,而養賢宜厚,否則怎能籠絡賢德之士!」明太祖深以為然,就下令管理膳食的光祿寺卿改善官員們工作午餐的品質。雖是一樁小事,卻使官員們十分感激馬皇后對他們的重視和關心,當然也就更加盡力於朝廷。
  一次,明太祖巡視太學回官後,馬皇后關切地問:「太學有多少生徒?」太祖說有數千。馬皇后又問道:「人才可謂眾多,可他們有朝延供給食用,而他們的妻子兒女誰來供養呢?」大學生是朝廷培養的一批有才之士,他們在太學中學習期間,一應生活用度均由朝廷供給,但沒有另外的俸銀,他們的家人由誰供養,這問題過去倒是沒有哪個朝廷顧及過。經由馬皇后一提起,也引起了明太祖的重視,於是詔令特設「紅板倉」,貯積糧食,賜給文學生家屬,太學生從此無後顧之憂,一心治學,成為日後的棟樑之材。
  馬皇后不但有賢德,而且有才能,她廣讀經史,學問淵博,太祖所有的札記,都由她親自執筆記下。每當太祖有所感慨和言論,她都仔細地記錄下來,無論事態如何複雜,均能排布得條理分明,毫無疏漏之處。
  明太祖為了報答馬皇后的美德與佐治之功,數次提議賜予皇后族人以高官厚祿,馬皇后總是堅決謝絕,她說:「外戚干政,易亂朝綱,官職恩賜外家,實非遵法!」因此,明代外戚雖然也享受高爵厚賜,但一般不授以高職,嚴禁干預政事,這規矩就是馬皇后訂下來的。
  鑒於漢、唐兩代的禍亂,多由宦官參政而引起,善於以史為鏡的馬皇后特別在這方面給明太祖出了主意。因此,明朝廷嚴格規定,內臣不得兼任外臣文武官職,不得著外臣冠服,不得與外廷諸司有文書往來,並在宮門前豎下鐵牌,上寫著:「內臣不得干預政事,犯者斬!」如此一來,杜絕了宦官亂政之弊。
  明太祖朱元璋起於貧賤,生世坎坷,因而,表面上雖然睿智英明,豁達神武,但骨子裡卻藏著猜忌和苛刻。幸而身旁有一個仁慈寬厚的馬皇后,常常遇事勸諫,減少了不少刑戮,挽救了無數的無辜受疑者,赦免大學士宋謙就是一個典型。
  宋謙是元末明初的著明文人學士,明代開國時的許多典章制度、禮樂刑政文典都是出自他的手筆,被明太祖尊稱為「開國文臣之首」。他曾經輔佐明太祖十九年,於洪武十年,也就是他六十八歲時告者還鄉,回到青蘿山中隱居。
  三年以後,朝中大臣胡惟庸因圖謀不軌被誅,宋謙的孫子宋慎因與胡惟庸關係密切而受株連被殺,宋謙因曾經教授胡惟庸經書也遭到明太祖的懷疑,七十二歲高齡的他被逮捕押到京城,命在旦夕。馬皇后聞訊後,向太祖進言道:「宋先生曾經講學宮中,一字為師,終身不移。民家為子延師,尚以禮全終始,何況天子呢?況且他隱居青蘿山中,還能有什麼施展?」太祖自負地說:「這個你不知道,此老兒不甘寂寞,雖隱居青蘿山,但四方前去求教者絡繹不絕,受業者遍及天下,倘有異志,如何得了!」他拒絕了馬皇后的說情,馬皇后沉默不語。
  第二天,馬皇后侍奉太祖午膳,擺出的全是素食,不見酒肉,太祖問是何故,馬皇后垂淚答稱:「妾為宋先生作福事啊!」明太祖不由得側然心動,於是赦令宋廉不死,而流放茂州。
  馬皇后的仁慈不但保護了重臣,同時也蔭及了平民百姓。吳興有一巨富叫瀋萬三,據說他家有一個奇妙的「聚寶盆」,能呼金喚銀,因而家中金銀堆積如山,瀋萬三性情豪爽浮躁,很喜歡顯示自家的財力。在明朝開國之初修筑京城城牆時,他主動要求替朝廷分擔一半的工程,因當時朝廷財力不足,就批准了他的請求。誰知,瀋萬三仗著財物富足,又調用方便,竟然比朝廷組織的工程還先完成,使得明太祖深感臉上無光。
  明太祖正想找藉口懲治一下沉萬三的時候,好大喜功的瀋萬三又申請犒勞皇家軍隊,明太祖聞言大怒,叱道:「何等匹夫,意想犒賞天子之軍,居心不正,實為亂民,誅!」
  馬皇后卻認為,雖然瀋萬三性過狂妄,但不至於獲死罪,於是進諫道:「妾聞國法是用來誅殺不守法的人,並不是用來懲罰國君不賞識的人。瀋萬三雖然狂妄,卻未犯法,不當誅之。」明太祖覺得言語有理,也就沒有誅殺瀋萬三,只是利用他的財力,派他去戍守雲南邊區。
  據說浦江有一個鄭謙,家族和睦,十代同堂,名傳道還,當地人都稱他家是「義門」,郡守也表彰他們家族的融洽和樂,賜予一塊「天下第一家」的匾額。明祖聽說此事後,頗感興趣,特意把鄭謙召到京城相見,問他家中人口共有多少,鄭謙回答說:「一千有餘。」明太祖讚嘆說:「一千多人同居共食,同心合力,世所罕有,確實是天下第一家啊!」於是賜給了他豐厚的禮品讓他回去。
  馬皇后在屏後聽了他們的對話,心有不安,連忙傳話給明太祖:「陛下當初一人舉事,尚得天下;鄭謙家千餘人,倘若舉事,不是太容易了嗎!」明太祖不免為之一驚,急命中官再召鄭謙,問他道:「你治理家族,也有什麼方法可循麼?」鄭謙回答說;「沒有別的,只是不聽妻子的話罷了。」明太祖聽了釋然一笑,不再追究,安心地放他回家了。這一次,明太祖雖然沒有完全接受馬皇后的意見,卻又恰恰表現出他對馬里後的重視,他認為自己之所以成功,離不開妻子的輔佐,既然鄭謙從不聽從妻子的話,便認定他成不了大氣候。
  洪武十五年八月,歷盡磨難,也殫盡心力的馬皇后染上了重病,試治無效後,她堅持不肯再服藥,明太祖苦苦勸求,她則說:「生死有命,我病已不治,服藥何用!」躺在病榻上,她唸唸不忘地反覆叮囑皇夫:「願陛下求賢納諫,慎終如始,子孫宜賢,臣民得所!」然後,又把諸位王子公主叫到身邊來,囑咐說:「生長富貴之中,當知蠶桑耕作之不易,當為天地惜物,且為生民惜福!」走到了生命的最後一刻,她仍然不忘以她的賢德影響著她的丈夫和子女,為著國家操心不已。不久,馬皇后憤然長逝,享年五十一歲,匆匆走完了她從孤女到母儀天下的滄桑一生。
  明太祖失去了同甘共苦的結髮妻子,也失去了他得力的助手,悲痛之情,無以言表。為了永遠追念可敬可愛的馬皇后,明太祖竟然決定不再立後。後宮宮人也十分感念馬皇后的賢德,特地作了一首歌來紀念這位賢淑仁慈的皇后,歌詞是這樣的:

  我後聖慈,化行家邦;
  撫我育我,懷德難忘。
  懷德難忘,於萬斯年;
  毖彼泉下,悠悠蒼天。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