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疑問的背後就是MBA在中國的「淮南為橘、淮北為枳」現象。
怪誕:MBA畢業竟然考公務員
如果MBA教育以賦予專業管理人才戰略眼光、廣博知識和創新精神而被世界各地的工商企業高層管理人才所接納的話,那麼在中國它則被簡化成了「MBA=學位=高薪+升職」公式,很多人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上MBA、MBA能帶給自己什麼和學成MBA後應該去從事什麼工作。許羅丹說,她感到十分失望,因為她的一位學生在付出了每年6萬元人民幣的高額學費後竟然以考取公務員作為自己畢業後的第一個職業選擇。「我真的不理解他。」許羅丹說。
這種感覺絕不止許羅丹一個人有,專家們正在為一些學生急於求成的心態感到擔憂。嶺南學院的院長舒元說,他不鼓勵那種「MBA就像是一個美容院,讀完MBA,出來就會容光煥發,就會『脫胎換骨』」的想法。「我們現在招生的時候不會說『你畢業後會得到薪酬多少的職位』這樣的話,我們鼓勵學生考慮『你覺得每年付6萬塊錢值不值得』,只有當學生確信,自己是為了建立優良的人際關係、創新的教育方式和全球範圍的實習渠道而學習MBA時,我們的教育才有可能成功。」
怪事:沒管理經驗的倒來得不少
近期展開的一項調查顯示,在經濟轉型中,國內目前就讀MBA的人基本上抱有4種不同的目的:一、原來境遇不好,想換個身份,換個社交網路,換個活法;二、原來境遇不錯,但不甘平庸,想讀MBA更加充實自己;三、職業角色有了轉換,工作中確實需要MBA的系統知識;四、各種總裁級人物,想通過MBA提高領導技巧和管理水平。
其中,二、四類和一、三類的目的截然不同。前者基本上出於投資的目的,而後者目的則多少帶有投機成分。有人指出,目前的聯考制度不完善客觀上也是造成很多MBA報考者的投機心理的原因之一。南京大學一位MBA學員說,現在聯考每年只舉行一次,而且考試科目偏多,不利於一些有豐富實踐經驗而且工作繁忙、沒有充足時間備考複習的考生入學;而有充分的時間備考並能考出高分的往往是那些沒有管理經驗,只是一心想通過拿碩士學位改變現狀的考生。
不幸的是,目的的不同和經驗的不足帶給中國的MBA教育以致命的打擊。專家說,MBA與其他專業碩士研究生的不同之處在於以擔任企業管理人員為就業目標。所以,要求培養對象必須具有一定的經濟和企業管理的實踐經驗,對心理素質,合作意識,團隊精神,溝通能力要求更高一些。上海華東電腦公司的一位經理說:「國際上對於衡量MBA人才的『含金量』有各方面的標準,包括對企業管理基本要素和經濟環境的瞭解、對各種行業和其中的典型企業的瞭解、對企業管理某一兩方面的專攻、商業思維方法和溝通能力、信息收集和研究能力等等。」
怪圈:低齡學員破壞「規則」
然而我國的MBA培養體系面臨的很大一個問題就是學員的低齡化。據統計,MBA學員的平均年齡已從1997年的32歲左右下降到2001年的26歲左右,這已經接近有MBA報考資格的最低年齡。南京大學MBA中心桑秉南主任說:「由於MBA聯考成績這道『門檻』的限制,管理經驗豐富、同時離開學校時間較長的『大齡』考生往往考不過離開學校不久、考試經驗豐富、有充裕時間複習的年輕考生,以致於能夠進入複試階段的,往往絕大部分都是畢業不超過5年,缺乏實際管理經驗的年輕人。這就使MBA教育『優秀的管理潛質是惟一的入學標準』的原則形同虛設。」「原料」的不理想首先就給MBA「成品」的「含金量」打了一個大大的折扣。
目前,多數國內企業已經從最初對MBA的盲目「崇拜」中清醒過來,在面對需求的同時,開始注意對MBA的管理經驗、畢業院校的要求。「沒有管理經驗的MBA我們不要,除非他願意從基層做起;至於非名校畢業的MBA學員,我們基本不考慮。」一位參加「2002年江蘇MBA人才交流會」的企業老總說。
(中國青年報)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