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府歧視中國人

發表:2003-04-09 20:32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BBC中文網9日刊發旅美中國問題學者陳奎德的點評文章:中國的"反向歧視"。全文如下。

前不久,北京發生了兩樁事件,二者互成對比,頗堪玩味。

其一是部分中國知識界人士向當局申請反戰遊行。出面申請的童小溪和李寧後來告訴公眾,該申請被當局百般刁難,最後被迫取消。

另一件是駐北京的外國人士同樣申請反戰遊行。他們獲得了當局批准,該遊行於3月30日上午在北京舉行,有意味的是,北京警方禁止任何中國人加入入該遊行隊伍。

對比兩事,其意涵是令人震駭的:中國人在中國土地上不能遊行示威,公開表達自己的意願。外國人反而可以獲准在中國遊行並表達政見。

顯然,這是一種赤裸裸的"國族歧視(national discrimination)",而且是一種針對本國國民的"反向歧視(reversed discrimination)"。雖然,就政見本身而言,筆者並不贊成上述中國遊行申請者所持的論點,但他們擁有遊行示威表達自己政見的憲法權利,則是絕對無疑的,任何人均不得剝奪。這一"反向歧視",不能不使人聯想到北京多年來極力宣傳的原上海租界內"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牌子。對該"牌子"的 煽情渲染,建構了中共的民族主義合法性話語資源,曾經為它攫取政權、建構執政地位立下了汗馬功勞。然而如今,一道類似 "華人與狗不得遊行"的禁令,竟然通過中共自己的口,噴薄而出,真是情何以堪!歷史邏輯的嚴酷與諷刺居然如此及時應驗,直令人嘆為觀止。


事實上,上述事件並非孤立個案。 這種外人享有特權,國民反遭排擠的局面早已不自今日始,遠在毛時代,從遍佈各大城市的"友誼商店"現象就可窺豹一斑了。其實,它也並非限於遊行示威這類政治領域,在當代,經濟領域裡恐怕更為普遍。眾所周知,長期以來,對於中國公民自己創辦企業事業,北京政府一直設有種種禁區:譬如:國民不得自己籌資開辦銀行、保險業、通訊社、出版社、報紙、雜誌、電視臺、電話公司、電子網路公司、大學、航空、鐵路、公路…….等等。總之,舉凡與國計民生關係極為重大的企業事業領域,都不許國民染指,統統由國家壟斷。

新情勢

但是,中國加入WTO之後,出現了嶄新的情勢。上述列舉的不准中國人染指的禁區,現在按照入世協議,其中大部分將逐年(從入世起一到五年之內) 對外國人開放,對外國資本開放。這樣,就勢必造成某種"反向國民待遇(reversed national treatment)",即: 外國人到中國來可以享有中國的"國民待遇",但中國國民自己在國內反而不能享有"國民待遇"。也就是說,外資企業(以及政府壟斷的國有企業)享受的"待遇"要比中國人自己出資辦的民營企業要優越得多。很多外企(和國企)能做的事,民營企業不能做。這一對照,毋庸爭辯地呈現出北京政權自詡的作為中國人民利益代表的非合法性,呈現出北京煽動的民族主義的虛偽性。

據瞭解,這種對本國國民的歧視,已經引起中國私營企業家乃至各界的普遍不滿和抗議,他們有人甚至訴諸司法行動,以討回自己作為國民的堂堂正正的權利--至少與外國企業家平等的待遇。在中共十六大和兩會期間,此類聲音有日益響亮之勢,以致北京當局也不能不有所因應,承諾要逐步開放上述禁區給中國公民。人們當然歡迎北京這類承諾,不過,更重要的是行動。訴諸以往的經驗,凡是涉及到北京要放還權利給國民的事,常常是"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最好的時候也不過像擠牙膏一樣:擠一下,出一點。因此,這裡還得用上中共自己的一句口頭禪:查其言,觀其行。

總之,人們已經日益清楚地意識到了,從滿清至今天,風水輪流轉,但無論哪個政權,中國的統治階層都共享有一以 貫之的一個相同傳統:"寧贈友邦,不予家奴"。在筆者 看來,在未來可以肯定的一點恐怕是,中國的真正制度變遷與破除上述的固有傳統,二者 將是同步的歷史進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