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工程6月1日開始蓄水,蓄水至135米水位時將淹沒湖北省和重慶市的12個區、縣。三峽工程舉世矚目,中國的新聞媒體熱衷於宣傳三峽工程將帶來的防洪、發電和航運的好處,國外的媒體則關注的是三峽大壩近期出現的裂縫、庫區生態問題、工程與經濟上的合理性問題以及移民所帶來的社會問題。
路透社記者本.布蘭哈德關心的是在三峽開始蓄水的時刻,庫區移民的心情是怎樣的。今年47歲的謝興碧(音)女士滿眼淚花地對路透社記者說:「我想我再也不能回老家了,我們得在這裡生活一輩子了。」三年前,在政府的安排下,謝興碧一家被迫從重慶的一個縣遷往1600公里以外的上海崇明島。
謝興碧的女兒柯春燕(音)今年21歲,她在只有一副梯子和一張床的房間裡對路透社記者說:「誰來關心我們呢?我們被拋棄到了這裡。我們甚至不知道今天是下閘蓄水的日子。」
謝興碧家的一臺黑白電視機只能接收崇明島電視臺的信號,因此她特地來到鄰居的家裡通過收音機來聽三峽蓄水的消息,她與其說是關心這一「世紀工程」,倒不如說是為從這一刻開始故土沉入水底而痛心。她神情黯淡地對記者說:「我女兒今年該上大學了,但是我們哪裡有錢交學費啊。」
沙雲強(音)一家是從重慶的雲陽縣遷到上海崇明島的。他向記者抱怨,他們遷徙到崇明島以後,發現當地缺少就業機會,基礎設施也很差,政府許諾的搬遷定居資助也沒有兌現。他說:「我在這裡沒有任何收入。在重慶雲陽老家,我靠務農生活得很好,每個月能掙1000多塊錢,現在我只有家門口的幾畝地可種。」沙雲強告訴記者,他們移民到這裡以後,當地人都對他們這些新來戶持排斥和反感的態度,說重慶來的人髒。
路透社記者採訪了崇明島的一個叫陳德生(音)的49歲的當地人。陳德生對記者說:「好工作都給了這些新移民了,他們還得到了大房子和政府補貼。他們是幸運者,可他們還是總抱怨。」
沙雲強可沒有覺得自己是個幸運者。他說,他們向政府反映移民後的困難情況,得到的只是三言兩語的答覆。「我們被騙到了這裡,現在沒有任何出路了」,他說。
德國之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