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所伏,恆常之所」──北嶽恆山

發表:2004-02-25 09:17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北嶽恆山又名常山、太恆山,巍峨挺拔,與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中岳嵩山並稱「五嶽」,自古聞名於世。

  恆山山脈位於山西省北部和河北省西北部,綿延250余公里,號稱一百零八峰,主峰在山西省渾源縣城南,海拔2,017公尺,氣勢雄偉,稱為「絕塞名山」。恆山以其位居北方,古人認為是物所伏,為恆常之所,故名恆山。

  據傳,早在四千多年前,舜帝巡狩四方,北至恆山,見山勢雄偉,遂封為北嶽。秦始皇策封天下12名山時,恆山尊為天下第二。恆山自古號稱有十八景:磁峽煙雨、雲閣虹橋、岳頂松風、雲路春曉、虎口、懸松、果老仙跡、幽窟飛石、夕陽返照、斷崖啼鳥、白雲靈穴、龍泉甘苦、茅窟煙火、金雞報曉、玉羊游雲、紫峪雲花、脂圖文錦、仙府醉月和棋臺琴韻,大多數景觀現在仍然可見。

  天峰嶺與翠屏峰,是恆山主峰的東西兩峰,兩峰對峙,斷崖綠帶,層次分明,稱為版畫式山形,蔚為壯觀。兩峰之間的金龍峽,峽谷幽深,峭壁側立,青天一線,最窄處不足10公尺,形成絕塞天險,自古為兵家所必爭的南北要道。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當年遊歷至此,驚嘆道:「伊闕(河南龍門山)雙峙,武夷九曲,俱不足以擬也。」北魏道武帝曾發兵數萬,在此劈山鑿道,作為進退中原的門戶。北宋名將楊業曾依此天險屯兵結寨,營壘遺蹟至今依稀可辨。

  恆山自古為道教聖地,早在漢代就有道教活動。佛教亦在恆山建寺院。據說,恆山在西漢初年即建有祠廟,距今約兩千多年的歷史。位于飛石窟內的恆山舊主廟,始建於北魏,後經唐、金、元各代重修。到明、清時期,恆山已擁有規模宏大的古建築群。僅主峰即有大小祠廟六十餘處,稱為「三寺四祠七亭閣,七宮八洞十五廟」。

  在主峰四周的山水勝處,也建有大量的祠廟,僅渾源縣境內就有一百多處。眾多的古代建築,獨特的自然景觀,使恆山成為獨具魅力的風景名勝區。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