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譜記載經歷 成吉思汗後裔隱居四川犍為600年?

發表:2004-05-19 09:25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當地余家灣20來戶人家認為自己是成吉思汗後代,所藏《余氏家譜》記載了其先人逃亡四川並改姓的經歷

  「我祖源流派甚長,同家骨肉脈難忘。在昔英雄真偏烈,而今芳徽自飛揚……」近日,家住樂山市犍為縣同興鄉余家灣的76歲老人余海奎吟誦其家譜上的詩句後,告訴記者一個驚人秘密:他和住在余家灣的20來戶人家是成吉思汗的後代,他們這個家族從14世紀中期開始已在此居住了600多年。此秘密非同小可,記者立即進行了尋訪。

  犍為余姓

  百年族譜揭開神秘身世

  元朝從1368年滅亡到今天已有636年,其締造者成吉思汗本名鐵木真,但居住在犍為的余姓居民卻認為他們是成吉思汗的後代,是蒙古族後裔,那他們為何改姓余呢?

  在記者再三要求下,余海奎老人講述了事情的來龍去脈:他們是從一本編撰於兩百年前的《余氏族譜》上發現自己是成吉思汗重孫鐵木健後代的。據其介紹,在犍為縣境內有著手抄、木刻等多種版本的《余氏家譜》,所載內容基本相同。

  在犍為縣委宣傳部引薦下,記者見到了犍為縣長期研究《余氏家譜》的余元富先生。余元富告知,他很小的時候就涉獵家譜,原來的家譜因故失落大半,現在他珍藏的僅是原來的很小一部分。他進行了30多年調查研究,走訪了內蒙古、貴州等地,逐漸把完整的家譜瞭解清楚。余說,這本編撰於清朝年間的家譜詳細記載了成吉思汗家族草原起兵建立元朝到他們如何逃亡到四川的這段歷史。其中所記載的歷史秩事、祖訓族規、服飾禮儀等,對研究元史及歷史變遷有重要價值。

  逃避追殺

  隱姓埋名散落四川民間

  據余元富講述,犍為余氏是成吉思汗重孫鐵木健的後代。鐵木健育有九男一女,九個兒子都中了元朝進士,後來他招的一個女婿也中了進士,所以有「九子十進士」的說法。元順帝時民不聊生,發生紅巾軍起義,此時鐵木健的子弟正在朝中任宰相、尚書等要職,聲名顯赫,朝中姦佞小人乘機誹謗,說鐵木健一家暗中鼓動紅巾軍。元順帝聽後欲除去鐵木健一家,於是鐵木健一家便逃出京城,輾轉到達瀘州鳳錦橋。為了避免人馬過多暴露目標,大隊人馬決定分散逃跑川內各地,並相約改姓為余,寓意「殺不盡斬不絕還有餘」。他們在瀘州分散後流落到了今天的重慶、瀘州、富順、納溪、青神、榮縣、樂山等地,其中一支到了今天的犍為縣。

  認親憑證

  兄妹十人瀘州鳳錦橋留詩

  據介紹,鐵木健九子一女一起逃至瀘州鳳錦橋準備分散逃離時,為了讓後人記住自己是元朝皇族,十人每人吟詩一句,作為日後認親的憑證。這十句詩是:「本事元朝宰相家,紅巾作亂入西涯。瀘陽岸上分攜手,鳳錦橋頭插柳杈。否泰是天還是命,悲傷思我又思他。十人識別歸何處,散時猶如浪捲沙。餘字更無三兩姓,一家分作萬千家。」

  「詩作好後,十人便各自分散,沒想到這一別就是幾百年不曾相見」。余元富告訴說,在這600多年裡,為了防止誅殺,鐵木健後人在民間一直隱姓埋名,兄妹十人的後代都沒有會過面。直到他在近三十年修譜工作中,根據祖先遺留詩句,在犍為發現了無數鐵木後裔,大家才走到了一起。

  隱居之地

  湖光山色儼然世外桃源

  記者在位於同興鄉桫欏湖中的余家灣探訪時看到,這儼然是一個世外桃源。層層青山環繞,湖光山色如畫,完全是一幅典型的田園風景圖。村民們正在田地裡忙碌著,一老奶奶在院壩中悠然地休憩,生活習性完全就是典型的漢族人家。

  永紅村支部書記袁成發介紹,余家灣現住有19戶人家,人口在90人以上,絕大多數都姓余。雖然他們都自稱為蒙古族後代,但所有的生活習慣和漢族人毫無差異,身份證上民族歸屬也是「漢族」。經過幾百年與漢族共同生活,現在的余家人原有的蒙古族生活習俗沒有保留下來。只是從他們這裡的人耿直、剛烈的性格上,似乎還能見到一絲蒙古人的影子。

  紀念先祖

  重要日子穿上蒙古族服裝

  與祖先一脈相承,余家人或多或少仍保留著一些痕跡。余家灣和周邊余姓人家自古以來就有不過中秋節的習慣。根據祖訓,余家人每年清明時節必須要為祖先和親人上墳。余元富說,為了紀念成吉思汗,他的家中一直供奉著成吉思汗的畫像,每天都要在這個曾經叱吒風雲的人物面前注目幾分鐘。在一些重要日子,他們全家人都會穿上蒙古族服裝走上街頭。他還說,他的身份證從20年前就改為蒙古族了。

  歷史學家

  《家譜》真實性還需研究確認

  就犍為居住的余氏家族自稱是成吉思汗後裔一事,記者採訪了樂山師範學院長期從事地方史研究的楊炳昆教授。楊教授認為,這種事完全有可能。他說,元朝靠武力征服天下,統治基礎並不牢固。為了鞏固統治,蒙古貴族分散駐紮各地。元末明初時,元朝統治者敗得很匆忙,不可能撤回蒙古草原,必然在全國各地留下蒙古貴族後裔。至於《余氏家譜》,還需要詳細查看並參考有關史籍,才能證明它的真實性。

  鐵改余姓這段秘史曾引起不少專家學者的密切關注。2003年,四川省鐵改余姓蒙研會籌備組經四川省民族研究會、四川省歷史學會批准,於2003年3月27日在宜賓市召開了明清時期西南地區蒙古族歷史和文化學術研討會。會議期間,專家學者引經據典,證明鐵改余姓是蒙古族,是成吉思汗的後代。余氏家族各支系的代表也出示了珍藏的各種《余氏家譜》版本、祖先的墓銘志等各種重要歷史物證。

華西都市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