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第五十五屆大選的結果,固然使一直支持倒薩之戰的我感到欣慰,但就美國大選對大陸中國的意義而言,不僅在於哪個候選人入主白宮對國際局勢和中美關係的影響,更在於大陸媒體對美國大選的強烈關注和大面積跟蹤報導--無論是恨美國還是愛美國,無論是挺布希還是挺克里--無疑都是覆蓋面極廣的一次民主啟蒙,仍然處在獨裁製度下的國人,可以通過媒體的全方位報導來瞭解和學習美國民主,即便是那些仇恨美國和反對布希的愛國憤青,也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近年來,在網際網路和鳳凰衛視的競爭壓力之下(鳳凰衛視的性質如同香港的《文匯報》和《大公報》,雖辦在香港,實則是大陸媒體,經常在重大時政新聞的報導上誤導大陸人,特別是其首席新聞評論員阮次山,不僅竭盡能事地討好北京,而且常常擺出言行不一的犬儒式愛國姿態。但相對於辦在大陸的媒體,它們的新聞開放度畢竟要高於大陸),大陸媒體在時政新聞和社會新聞的報導上有所進步,比如,過去很少即時報導的各類天災人禍,現在則大都能見諸於媒體;對某些部門和地方大員的醜聞也敢於爆光……等等。但仍然採取內外有別的政策,對國內重大時政新聞實行嚴格控制,而對國際時政新聞則相對開放,特別是9•11事件,大陸媒體的沉默給了鳳凰衛視以絕好的機會,聯線直播式的跟蹤報導一下子贏得了大陸觀眾的青睞。競爭的壓力讓大陸媒體幡然醒悟。於是,從伊拉克戰爭開始,中央電視臺和一些比較開放的地方臺也開始採用聯線直播的報導方式。對於今年舉世矚目的美國大選,儘管央視沒有像鳳凰衛視那樣進行全程的聯線直播,但也拿出不少時段來直播大選進程的關鍵時刻。
想起2000年的美國大選
這不能不讓我想起四年前的此時此刻,由於敗選一方的普選票超過勝選一方,點票之爭訴諸於法律訴訟,一度使美國第五十四屆總統陷於難產。於是,大陸媒體上一片幸災樂禍的抹黑之聲。因為中共控制下的媒體對自由國家進行顛倒黑白、歪曲事實的報導是必然的,這是由中共反民主的本質決定的。特別是對美國,又特別是在中共駐南大使館被誤炸以後,大陸媒體幾乎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素材抹黑美國。那次美國大選的曲折就更為中共提供了抹黑的絕好素材。只要看看四年前大陸媒體的標題就一目瞭然,如「美國出事了!」「越民主越亂」、「總統難產,醜態百出」、「自家大亂,還有臉指手畫腳」、「小布希玩弄了世界」等等,而且還轉載了大量世界各國對美國制度的批判、嘲諷和惡作劇式的評論,有些電視臺還選播了一些國外的諷刺美國大選的節目,如木偶劇、脫口秀等。
但在我的記憶中,那畢竟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共政權第一次相對放開了大陸媒體對美國大選過程的公開報導,大選前的競選辯論、特別是大選期間的種種波瀾,美國選舉制度的特徵,兩位候選人的不同政見……在大陸媒體上都有空前詳細的跟蹤報導。從中共政權合法性的急遽流失來看,即便是抹黑式的報導,也會起到另一種啟蒙效果。因為在中共嚴加控制的大眾媒體中,從未有過對美國政治制度如此大面積、如此長時間和如此詳細的介紹、報導和評論--美國的建國之父是怎樣設計憲政制度和選舉制度,以及這一制度在實踐中是如何運作的,為什麼要如此設計,三權分立和聯邦與各洲的權利關係;為什麼會出現誤傳小布希獲勝,為什麼選舉制度要保護少數,普選中的選舉人團和選票的計算方法,法院與選舉的關係,美國歷史上的幾次選舉危機以及克服危機的辦法;兩黨制的特點,兩黨候選人的競選綱領,民主黨與共和黨的政治傾向以及交替執政的簡史;美國制度與歐洲諸國的政治制度的區別等等--只要細心地讀一下這些報導和評論,就能讀出美國憲政體制和選舉制度的真義。當時,北京電視臺一套的「世界,你好」欄目,邀請專家談美國大選,雖然這期的標題「都是民主惹的禍」,令人反感,但其內容卻是在普及民主政治常識。那位專家講的很細,連美國歷史上就選舉制度進行過多少次修憲辯論都有量化的數字介紹,他還說這樣的選舉危機,如果能夠達成修憲,那一定會是基本制度和技術操作兩方面的更加完善。
儘管,自改革開放以來,自由民主制度特別是美國式自由制度,在大陸也有很多正面的介紹和研究,但是大都侷限於專業知識界、專業刊物和學術著作(如商務印書館出版過幾十冊的《美國叢書》,社科出版社也出版了大型的《美國學叢書》,社科院美國研究所編輯了專業刊物《美國研究》和通俗雜誌《美國大觀》),很少與民眾相關。比較通俗的關於美國政治制度的叢書,是林達等人寫的《近距離看美國》,通過具體個案的介紹和分析來普及民主常識,但讀者群也主要侷限於關心時事的知識界和少量工商領域的白領階層。民眾通過大眾傳媒和通俗讀物對美國的瞭解,主要是在經濟、影視、流行歌曲、NBA、先進武器等大眾化名牌方面。中國大眾眼中的美國,就是可口可樂、麥當勞、卡迪拉克、F-16、第七艦隊、麥當娜、喬丹、泰森、蓋茨、李察基爾、紐約、拉斯維加斯,就是令人眼花繚亂的繁榮和富得流油的生活。他們對於美國政治的瞭解,也就限於一些總統的名字和美國在世界各地的軍事行動,並把這些軍事行動作為美國霸權的例證。經濟上的高度發達和政治上的超級霸權,構成了中國大眾心中的美國形象。
但是,2000年美國大選的難產,給了大陸的媒體和普通百姓一個機會,透過抹黑的表面文章和詳盡的個案報導,大量介紹美國民主政治的常識,使大眾可以瞭解美國的經濟神話和超強軍力背後的政治制度支撐,瞭解到美國的政治制度怎樣使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既有充分的自由活力又有良性的社會穩定,瞭解了總統難產的大選為什麼還秩序井然。那些天,北京人議論的主要話題之一就是美國的大選。我在餐館裡聽到過幾個外地口音的生意人,邊喝酒邊辯論美國選舉制度的利弊,其熱烈程度用面紅耳赤來描述一點也不過分。
在此之前,不要說一般民眾,就是知識界也沒有多少人知道「選舉人團」制度和計票程序。而現在,當包括大量堅持自由主義價值觀念的知識份子在內的民眾,第一次通過大陸的媒體知道了「選舉人團」制度,知道了得票少的候選人可以當選時,美國式民主終於在大陸走出了學者的書齋和學術專著,通過大眾傳媒走向民眾。這無疑是一次普及性的民主啟蒙,其影響的廣泛是教授們的教室授課和學者們的專著傳播無法比擬的。
2004年:更全面更客觀更詳細地報導
值得肯定的是,大陸媒體對剛剛結束的2004年美國大選的報導,不僅在報導的持續時間、覆蓋面、深度、詳盡度等方面,皆遠遠超過2000年的報導,而且遠比四年前的報導來得現實、客觀、中立,那些出現在各大電視臺的學者專家,也大都能比較客觀、現實地看待布希連任之後的中美關係。在最具影響力的電視傳媒中,中央電視臺和上海衛視都做了多小時的直播報導,鳳凰衛視是全程直播.這些報導都配以選情的預測、選舉進程的圖示和專家的評論和分析;在最便捷的網際網路中,新華網、人民網、中新網三大官方網站,新浪、網易、搜狐三大門戶網站,也都設立了2004年美國大選專題,對此次大選進行了細節化的全程跟蹤報導,並配以大量的照片和美國的選舉地圖,採取世界通用的紅、藍兩色來標示布希和克里的選舉戰果,並列出兩人選票分配的表格,使國人對選票的分布一目瞭然。
雖然,無論是大選前還是大選後,大陸媒體仍然忘不了抹黑,但抹黑的主要對象卻與2000年有巨大差異:不再是美國的民主制度而是謀求連任的布希個人。大選前的大陸輿論,幾乎一邊倒地挺克里而貶布希,布希被稱為「魔頭」、「凶手」、「戰爭販子」、「霸權代表」、「大資本代理人」、「弱智牛仔」、「布希讓美國深陷戰爭泥潭」、「布希讓世界呻吟讓美國流血」、「基督教原教旨主義者」、「發動新的十字軍東征」、「布希和拉登都是恐怖份子」、「布希是比拉登更可怕的恐怖份子」……等。在大選即將開始之前,《中國日報》發表錢其琛的文章《新世紀的國際關係》(此文最早刊登在十月十八日出刊的中共中央黨校的《學習時報》上,《中國日報》翻譯轉載),乃為挺克貶布的高潮:以強烈措辭對先發制人的「布希主義」提出批評,指責伊拉克戰爭破壞了全球反恐聯盟,把美國在全世界揮之不去的種種問題歸咎於自大。由於錢本人在中共外交上的重要角色,境外輿論皆把錢的發言作為中共高層挺克貶布,以至於,在美國政府要求中共做出說明的壓力下,中共新聞法發言人不得出面澄清:錢本人並未授權《中國日報》發表此文。言外之意,錢的觀點並不能代表中國政府。
大選之後的主流輿論,也是對布希的勝出表示失望。但大眾輿論和專家解讀卻有明顯得不同:網路輿論的主流是失望、甚至憤怒,而專家們的解讀理智而現實,特別是涉及到大選後的中美關係,大都能以現實主義的眼光來看待,對布希連任後的中國政策給予樂觀的估計。可以說,在美國大選期間,大陸知識界最受媒體青睞、也是最為忙碌的學者,無疑那些中美問題專家和國際問題專家。就我知道的這類專家而言,幾乎是傾巢出動,現身於各類媒體,或是電視臺請來的嘉賓,或是紙媒體上的專欄作者。
絕大多數媒體對此次大選的公正性,也給予客觀的評價;對布希獲勝的內外原因,也進行了詳盡的分析,包括9•11的影響、保守主義的崛起、共和黨的政見、基督教的價值觀和布希家族的政治遺傳。即便是媒體上最極端的抹黑標題,也是採用了國際上左派媒體的通行說法:「單邊主義的勝利」、「美國式傲慢的勝利」、「福音派基督教的勝利」、「世界將更加不安全」、「讓老歐洲失望的選舉」、「歐洲和美國將更將分裂」、「布希獲勝將更加激起穆斯林憤怒」、「分裂了美國的大選」、「一半美國選民的心碎了」等。
更重要的是,大陸媒體對此次大選的報導,不僅是全方位的、跟蹤式的,而且能夠比較客觀地介紹美國的政治制度和選舉文化。也以各自的方式全面介紹了美國獨特的選舉制度和競選歷史。新華網在專題主頁上,不但詳細介紹了此次大選的每位參與者,兩位候選人的政見,大選結果對世界局勢、中美關係的影響,而且特別設立了兩個專欄,一個是詳細介紹了從1901年到2000年的百年間美國的歷屆共和黨和民主黨的總統,另一個是詳細介紹了美國獨特的選舉制度,小標題分別是「美國總統屆、任、位的區分」、「總統最終產生的日程」、「美國共和黨總統和副總統候選人」、「美國民主黨總統和副總統候選人」、「民眾怎樣選出總統?」、「美國總統如何產生」、「美國大選知識」、「美國總統預選」、「美國的中期選舉」、「美國選總統36輪定勝負」、「美國的總統選舉團制度」、「美國憲法與美國總統的選舉」。新華網上的這兩個專欄的內容,也被各大網站所採用。
同時,中國派出迄今為止人數最多的赴美觀選團,也成為各大媒體報導的熱點之一,甚至連很少關注國際新聞的《老年文摘報》,也在11月4日轉載了關於中國赴美觀選團的報導。11月4日的《南方週末》用三大版的篇幅報導美國大選,其中兩個整版給了中國赴美觀選團事件,而且是頭版頭條。
由此可見,這次大面積跟蹤報導美國大選,為大陸百姓更全面地瞭解、更深地認識和更有針對性地學習美國民主制度提供了絕佳的機會:競選中的輿論造勢、拜票過程、電視辯論,區別於其他民主國家的獨特選舉制度,兩黨政治的特點以及兩黨政治理念的區別,美國人對大選的態度,美國對兒童的選舉教育--模擬投票,敗選者的君子風度,勝選者對失敗者的尊重……等等。
由此可見,無論是出於激烈的市場競爭對媒體的壓力,還是出於藉機傳播民主的動機,在「權力在官府而道義在民間「的社會格局下,大陸的媒體都要盡量在看「老闆」臉色的前提下,為爭取更多的「買單者」而討好受眾,在重大時政新聞的報導和評論上尋求更大的空間。因為,靠娛樂節目開拓市場的空間越來越少,幾近飽和。最有潛力的巨大市場無疑是時政節目,在新聞管制和灰色空間並存的局面,媒體即便僅僅為了佔有更大的市場份額,也要盡量在擴展時政新聞的報導空間上下大力氣。何況,大陸媒體人的新聞良知決不甘於做「黨的喉舌」。所以,在此次美國大選期間,許多善於利用機會的有心的「民主佈道士」,抓住可以公開談論美國大選的時機來傳播民主,因為他們知道,在急需進行政治改革以突破跛足改革的瓶頸的大陸,台下也有許多有心的「民主信徒」,兩者在台上和台下進行了一次普及民主常識的合作,而且合作得天衣無縫。
儘管中共現政權仍然堅持一黨獨裁,不斷重申不走西方式民主之路,但全球化的大勢所趨和國內的民心所向,絕非後極權時代中共政權所能阻止的。現在,對於中國的轉型來說,不是中國政治要不要民主的問題,而是過程的長短和代價的大小的問題。
因為,在權利意識覺醒的民間自發推動下,中國民主化進程已經自下而上地發生,民間財富的增長,此起彼伏且規模越來越大的底層維權反抗,六四難屬的抗爭,法輪功和地下基督教對信仰自由的爭取,不同政見者運動和知識份子的言論維權,網際網路上的民間議政及其網路維權,傳統媒體追求新聞自由的努力、民間道義英雄的不斷出現……在在展示著中國社會中最具正面意義的活力,也是中國和平轉型為民主國家的最大資源。所以,民主化進程的時間長短和代價大小,關鍵取決於中共政權能否順應民意和大勢,抓住和平的國際環境、國內的經濟高增長和宏觀穩定的時機,啟動政治改革。
2004年11月7日於北京家中
動向(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