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封建社會的倫理道德下,統治者為了表示自己和民眾的親情關係,稱自己為父母官。這種關係,統治者居主體地位,人民還是從屬的地位。現在不稱父母官,而用人民的勤務員、人民的公僕來代替。然而,公僕和勤務員,不過是一種稱呼的變換罷了,就像一幅漫畫中所畫的那樣,坐在轎子上的老爺面對跪拜的百姓,說不要叫老爺要叫公僕一樣,只是換了個說法,干群關係依然緊張。如今,終於找到了一個解決問題的好辦法,那就是,不叫老爺,不叫公僕,而稱兒子。想想看,兒子能不孝順老子嗎?兒子能不聽老子的話嗎?兒子能不認認真真小心翼翼給老子辦事嗎?老子從此揚眉吐氣了,兒子終於低眉折腰了。關係順了,一切問題便都迎刃而解了。
這不過是一廂情願罷了。事實證明,兒子也是靠不住的。
這種兒子和人民的關係,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血緣關係,而是一種和公僕、父母官一樣的道德關係。道德關係是靠不住的,只有當他認為自己是人民的兒子的時候,他才會給老百姓辦事,不認為自己是兒子的時候,就無法要求他給人民辦事。那麼,當人民群眾需要他辦事的時候,拿什麼來制約他,僅僅憑他口口聲聲說是你的兒子嗎?
假定我們社會確立了這種兒子和父母的關係,那麼,還存在一個兒子眼裡的父母是一個什麼樣的問題。從為官者的角度來看,他的這些父母是最偉大的,還是年老昏聵的?是最聰明的,最值得信賴的,還是思想不解放,觀念陳舊的?是值得他永遠崇拜的,還是思想落後的,不知足的,多事的,愛嘮叨的,惹事生非招人煩的?兒子和父母的關係就那麼融洽,就沒有一點代溝?如何才能很好地溝通,如何才能相互理解?當兒子顧及長遠利益的時候,會顧得上父母的眼前利益嗎?當兒子認為是為父母好的時候,而父母又不領情認為是在坑他,掌握權力的兒子還會一味順從嗎?公僕和民眾的關係不能融洽,那麼,星星還是那個星星,月亮還是那個月亮,只換了一個稱謂,問題就解決了嗎?
反過來,父母眼裡的兒子又是如何呢?父母其實對兒子從來沒有索取,反倒是一生奉獻,用自己的血汗錢撫養兒子,如魯迅先生所說的「俯首甘為孺子牛」。兒子穿名牌,自己穿舊衣服;兒子住大房子,漂亮的房子,自己住舊房子,破房子,甚至漏雨的房子;兒子每天燈紅酒綠,出入歌舞場,自己填飽肚子就心滿意足;兒子坐高級轎車,有的還配上越野,而自己每天擠公共汽車還心痛那一塊錢,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啊。這爹當的有什麼好處,正像有人說的那樣,還不如讓他給我們當爹了。是啊,父母官的稱謂再不好,也總比混蛋兒子強,因為兒子的愛永遠也比不上父母的愛,與其讓當官的給人民當兒子,不如還讓他們當父母算了。難怪當年阿Q 總是憤憤然地說「兒子打老子」。
有專家振振有詞地指出:「究中國當前逆亂之因,就在於有一大批人長期悖逆天理人倫,刻意違抗滄桑正道,顛倒了人民與政治家固有的父子關係所致。」真是一派胡言,這根源的挖掘真是讓人啼笑皆非,在絕對權力產生絕對腐敗,權力不受制約的時代,無論叫老爺還是叫公僕還是叫兒子,其本質並沒有改變。
人民不需要兒子,人民和當權者的關係不是什麼父與子的關係,也不是什么子與父的關係,而是純粹的法律規定下的權力與義務的關係。權力屬於人民,人民通過法律的程序把自己的權力委託給政府,政府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履行自己的責任和義務,他不能因為被自己稱作是人民的兒子就無限制地幹事,也不允許不稱作人民的兒子就不幹事,否則人民就要收回權力,重新選擇他們認為可以信賴的人。而政府的工作人員,他的一舉一動都不是代表他自己,而是代表政府,他不會因為把自己看成是人民的兒子就道德高尚起來,也不會因為沒有把自己看成是人民的兒子便道德低下了。所以,與其聲嘶力竭地號召為官者做人民的兒子,不如讓人民真正說了算來得實在些。
《凱迪網路》(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